结 论 19
参 考 文 献 20
致 谢 21
一、 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逐渐增强,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上拥有一定的影响力。然而,中国的国家形象却与实际不相符合,一方面,落后、不文明的标签仍然存在,另一方面,中国崛起使得部分国家、个人不断宣扬“中国威胁论”、“妖魔化中国”。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值“一带一路”建设方兴未艾之际,我们应把握好这次机会,将国家形象传播提到国家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统筹规划。论文网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根据当下的国内外情势所制定的一项国家战略,是目前中国最高的国家级顶层战略。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理念,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这是中国“走出去”的好时机,借助此次机会,中国有了更多与沿线国家交流的机会,同时也为中国国家形象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反过来说,制定针对“一带一路”战略的国家形象传播战略也有利于用传播先行的方式使民心相通,良好的国家形象也会有助于推动中国与沿线各国合作的开展。
二、 文献综述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关于“一带一路”的学术论文在2015年呈井喷式增长,在中国知网上以“一带一路”为关键词搜索,2015年达九万多篇,2016年至今也已达到两万多篇。由于“一带一路”是国家区域合作战略,因此可以看到大多数学术论文是与经济、地缘政治、外交等相关的,如何茂春、张冀兵、张雅芃和田斌的《"一带一路"战略面临的障碍与对策》,李晓、李俊久的《“一带一路”与中国地缘政治经济战略的重构》,管理要的《“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亚投行对中国经济促进的思考》,汪亚青的《地缘经济新格局下战略性新兴产业竞争力塑造——新常态下“一带一路”战略带来的机遇、挑战与应对策略》,赵晓斐的《“一带一路”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问题研究》等等。而将“一带一路”与国家形象传播、传播战略等相结合的著作及论文还很少,著作如刘琛,张玉宁,陈俊侠,周杜娟等人所著的《镜像中的中国国家形象》,“依据中国大外交战略布局,从‘新型大国关系’和‘一带一路’两个大方向上,文献综述选取美国、英国、法国、韩国、日本、部分阿拉伯国家和澳大利亚作为研究对象,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分析它们对中国电视国际传播效果的评价,并提出对策建议。本书廓清了新形势下中国电视荧屏上的中国形象在这些对象国的样貌,在此基础上,从国别/区域和全球两个层面总结中国形象的国别/区域性国际传播规律以及共性特征,并据此为今后中国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供方案。”[1]论文方面有张昆的《传播先行,实现民心相通——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国家传播战略》一文主要是提出要从国家战略层面进行顶层设计,利用传播现行以达到民心相通的作用,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储殷、黄日涵《“一带一路”视阈下国家形象构建的巧实力探析》考虑到“一带一路”地区复杂的政治、安全与文化环境,试图运用巧实力提升国家的影响力,柳邦坤、蒋青的《“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传播渠道探析》则是探索了“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