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讲解技能国内外研究现状课堂教学顺利有效地进行,需要多种教学技能的结合。而各国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对教学技能的研究角度不同等因素,至今未有统一教学技能的分类。
1963年,美国斯坦福大学开始通过微格教学方式来帮助师范生掌握教学技能,并从研究要素角度提出将教学技能分为14种:多样化刺激、导入、概括、非语言性启示、强调学生教学参与、提问频率、探索性提问、高水平提问、发散性提问、注意学生的表现、使用例证、讲解、修正预定计划、沟通。[4]英国的微格教学工作者特罗特从教学行为研究角度将教学技能分为6种:变化、导入、强化、提问、例证和说明技能。[5]1994年,在《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一书中,将教学技能分为5种:教学设计、教学媒体、课堂教学、组织和指导课外活动技以及教学研究技能。2007年,岳辉吉从师范生应该掌握的教学技能角度出发,将教学技能分为10种:教学设计、导入、讲解、提问、板书、结束、演示、变化、强调以及课堂掌控技能。[6]根据文献的查阅得知,国内外对于讲解技能的专门研究较少,通常是在研究教学技能的情况下,对讲解技能进行研究。88911
我国对于讲解技能的研究,可以追溯到孔子的教学时期。国内对于讲解技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分类与构成要素方面的研究。讲解技能的分类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更具有操作性的分类是类似于钟启全在《新课程的理论与创新》书中提到的讲解技能的分类。他将其分为4种:解释式讲解、阐述式讲解、原理中心式讲解、问题中心式讲解。[7]而在讲解技能的构成要素方面,学者们意见不尽相同,认为课堂讲解过程中存在的典型讲解行为为讲解技能的主要要素。论文网
2合作研讨国内外研究现状
1737年,德国著名学者格斯纳在德国哥廷根创办了习明纳(Seminar意为“研讨式”),从而把研讨式教学方式引入到大学教学之中,[8]现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高校中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1984年10月,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发布了《投身学习:发挥美国高等教育的潜力》,报告旨在建议教师采用包括习明纳在内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1987年,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发表的《学院:美国本科生教育的经验》的报告也呼吁进行研讨式教学方法。至20世纪70年代,一年级研讨课成为美国大学一年级教育改革的主要形式之一。[9]国内合作研讨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高等教育中,不仅其实践应用得到了重视,其理论研究成果也日益丰富。如许传华的《研讨式教学的理论撕开与实践应用》、谭雪峰的《走向研讨式教学的十六要素》等。李奎艳在《中学语文研讨式教学的设计与研究》指出研讨式教学是通过个体研究与集体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获得基本语文素养的教学活动方式。魏强在《高等师范院校物理教育专业实施研讨式教学的研究》一文中从学生的视角阐述了对实施研讨式教学的体会。[10]研讨式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机会,掌握知识与能力的方法,充分发挥其自主能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