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外研究现状产生:通过查阅《外国教育资料》可以发现黑板最初出现于中世纪的欧洲,黑板的出现
大概要追溯到中世纪。1809年,费拉德尔菲亚的一本算术书中,第一次提及了黑板:“三英尺见方的板,涂上墨水,放挂在适当的地方。班级里的学生,围在它的周围学习。”①1813年至1814年,亨利•巴纳德在波士顿的算术学校里第一次看到实物黑板,他这样描述:“一进入教室,使我吃惊的是,墙上挂着一块巨大的黑板,在黑板下方的槽里,摆着一束粉笔。我过去从未听过有这样的东西。”②从这些描述中可以看出,中世纪黑板已经出现,但人们对它的认识还停留在经验的描述上,没有进行系统的研究。89047
发展:直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班级授课制的盛行,板书才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各国对板书设计也越来越重视,比如美国、苏联、日本、英国、法国等,但是通过对一些文献的研究,发现美国、苏联、日本的板书发展成就最高。
在美国的板书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细因州的一个实验。细因州在实验教学中,要求学生自己提出要点,编制图表,或由师生共同做图示、表解。同时,在另一个有关的实验研究中,分析内容较深、结构较复杂的文章时,利用了捕捉要点、梳理层次、编写概要、
①王松泉。语文板书教学及板书学研究概述[J]。绍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43-48。
②王松泉。语文板书教学及板书学研究概述[J]。绍兴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2):43-48。
制作图表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显著提高。①
前苏联重视提纲式板书,钟为永在《中学语文板书设计》中提到:“加里宁曾在一项研究中让三、四年级的一部分学生在学习时编写提纲,而另一些学生则不编提纲,以此作比较,肯定了提纲法在记忆中的显著作用。”60年代末,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的“纲要信号”图示法,是一种由数字、字母、单词等构件组成的直观性极强的图示教学法。它与“教学提纲”法的不同之处在于:“通过‘教学提纲’法,学生可以对知识的具体内容和逻辑结构一目了然;而‘纲要信号’图示法只有一些字母、单词、数字等,无法直接了解其中的含义,只有通过教师解释,才可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有一个较为全面而完整的认识。”②“纲要信号”图示法要求学生对所学内容理解,才能看到纲要信号回忆起一连串的知识,从而有利于知识的记忆,这与现代的直观教学既有相似又有不同之处。
日本的教育家对板书也有不少研究,比如稻田三郎先生在他的著作《授课的基本学》中写道:“板书不是罗列地写出学习事项,而是以主要学习内容为中心,把各个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进行归纳,使之形成一定的结构,然后再把这个结构用图式表现在黑板上,这就是板书结构。”③
可以看出,各个国家都对板书设计有着自己的理解。直到19世纪中期,国外对板书方面并没有什么突破性进展,但各国逐步积累了经验。朱绍禹教授曾说:“在国外,比如在日本,对板书设计的重视也并不亚于我们,他们早就有了关于板书的专门论述。”④
2国内研究现状
产生:中国第一次出现“板书”这个词是“在古代《后汉书·礼仪志》的史籍中曾这样记载:召太史令各板书,封以皁囊,送西陛。”⑤虽然那时候的“板书”一词不同于现在的“板书”,但仍有一定联系,即在板上书写。而板书正式出现在课堂里,则得益于清朝末期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使得一直盛行的个别教学慢慢退出历史舞台,取之以班级授课制,于是课堂开始使用黑板,板书教学也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