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源于欧洲。20世纪70年代,由于其对很多国家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因此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国外学者十分注重对“乡村旅游”这一概念的定义,英语国家将“乡村旅游”分为两种,agritourism和rural tourism;在东亚和东南亚国家,称之为“农业观光旅游”;欧盟与世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这样定义乡村旅游:发生在乡村的旅游活动[4];这些理论虽有差异,但是实质上都认为乡村性(Rurality)是乡村旅游的基础。94915
我国对乡村旅游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国内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对乡村旅游进行了定义,熊凯(1999)[5]认为乡村旅游是将乡村社区作为活动场所,把独特的乡村生产形态、田园风光、生活风情作为对象的旅游形式;何景明(2002)[6]和李立华的观点是:从狭义上讲,乡村旅游是指在乡村区域,旅游吸引物是具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的旅游活动;目前,国内对于乡村旅游的定义还没有达成一致。
我国对乡村旅游营销策略的研究起步较晚,韩冉冉(2010)[7]提出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乡村旅游体验营销组合策略;鲍松媛(2013)[8]通过建立旅游形象指标体系来研究乡村旅游的形象,从符号营销、差异定位、提高服务水平方面提出了乡村旅游形象提升的策略;康杰、杨欣(2015)[9]从文化创意视角,提出了创意乡村旅游开发策略;徐露(2016)[10]从整体性和持续性原则出发,提出了乡村旅游的目的地营销策略;李琳(2017)[11]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下,乡村旅游信息传播的新模式。目前我国学者对乡村旅游策略的研究仍在继续。
参考文献
[1] 赵刘。无锡“十三五”乡村旅游产业创新策划[J]。无锡职业商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7(1):6-11。
[2] 王启。乡村旅游研究综述[J]。企业研究,2011,20(24):5-6。
[3] A Reichel,O Lowengart,A Milman。Rural tourism in Israel:service quality and orientation[J]。《Tourism Management》,2000,21(5):237-248。
[4] 郭焕成,韩非。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综述[J]。地理科学进展,2010,29(12):1597-1605。
[5] 熊凯。乡村意象与乡村旅游开发刍议[J]。地域研究与开发,1999,18(3):70-73。
[6] 何景明,李立华。关于“乡村旅游”概念的探讨[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28(5):125-128。
[7] 韩冉冉。基于体验营销的乡村旅游营销策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26(14):35-36。
[8] 鲍松媛。试论乡村旅游形象提升的策略[J]。学术交流,2013,29(9):115-118。
[9] 康杰,杨欣。文化创意视角下乡村旅游开发的策略[J]。农业学报,2015,5(5):136-140。
[10] 徐露。乡村旅游目的地营销策略研究[J]。中州大学学报,2016,33(1):15-18。
[11] 李琳。旅游微博+互联网背景下乡村旅游信息传播新模式[J]。农业经济,2017,37(3):139-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