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国际上最早提出历史保护区这个概念是在1967年,由英国的《城市休闲法案》颁布[1]。从此以后,关于如何开发和保护城市,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先保护现有的历史街区的环境,然后再一步一步进行开发。Kolb把这个过程称为“累进重读过程”[2]。而Rogers提出另外一种观点,他认为要辩证地处理好保护和开发的关系,既不能随意开发,也不能过度保护[3]。除此之外,从服务质量管理的角度出发,Isabelle Frochot建立了“历史文化街区旅游开发模型”[4]。从旅游经济学的角度出发,Mousumi Dutta等人对发展中国家的历史文化街区做了相关研究,他们主要讨论开发历史文化街区的时候可能出现的矛盾问题[5]。74640

2国内在国内,相关学者对于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历史街区的概念、具有哪些价值,以及如何开发保护等方面。最近几年,学者们主要关注如何在历史文化街区的开发利用与文化保护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的、辩证的关系。

对于如何保护历史街区,吴良镛认为城市是一个有机整体,所以他提出了“有机更新”的保护开发学说——应该是一个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的缓慢的、动态的过程[6]。阮仪三提出,保护历史街区要遵循四大原则:整体性、永续性、原真性和可读性,只有这样,历史文化街区中的遗迹才能得到完整的保护[7]。论文网

对于如何发展历史文化街区,赵志荣认为要先保护历史街区,在此基础上,讲究环境、效益、资源的综合与长远发展[8]。而周嘉等人则站在旅游开发的角度,提出文化的传承要与市场规律相协调,他们认为改造城市历史文化街区,要以游客的满意度和经济的长远发展为基础,并且建立了这样的一种旅游开发模式[9]。

2关于身份的研究

对于身份的研究,涉及的层面较广。最近几十年,关于身份的研究可是硕果累累。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身份进行研究,关于人的文化身份、种族身份、国家身份等都有涉猎。在快速城市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人们的身份出现了一个普遍的问题——身份焦虑,在钢筋混凝土筑成的高楼大厦内,人们变得越发自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发冷漠。此时,我们就需要关注身份的一个重要问题,即身份的建构。在进行身份建构的过程中,学者们讨论自我和他者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以及两者是怎样互相影响的,并就此做出了一系列解释。

身份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一种社会建构的产物。在身份的研究过程中,研究者不仅仅关注每一位公民具有什么样的身份,关注不同的身份群体之间具有的相同点和存在的问题,同时也非常关注社会如何塑造公民身份。彼得•伯格说过,“社会就是横在我们面前的客观实在,社会就在那里,它外在并且包围个体,我们不能否认它,必须面对与承认它”[10]。社会在方方面面都会对个体产生深刻影响,社会不仅制约着我们的行为,还塑造着我们的身份与情感,个体在社会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以及如何扮演,都受到社会的影响,因此,彼得•伯格指出“身份是社会赋予的,并由社会支撑和转换”[11]。

上一篇:调速永磁同步电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下一篇: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国内外研究现状

历史文化街区旅游质量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OCR身份证件识别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国内外研究现状

城市历史街区保护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参考文献

奶牛身份识别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安康汉江网讯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