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研究(一)国内邻避设施选址决策研究 对于邻避冲突有三个维度的研究[15],分别是科学与社会-----公众对于科学的理解;环境与社会-----如何分配邻避风险;政府与公众------公众对于政府的信任危机。而目前国内研究主 要集中于环境与社会以及政府与公众,即如何分配邻避风险与公众如何参与邻避决策,换言 之是对典型邻避型群体事件的解决和运用 GIS 等技术手段进行邻避设施区位研究。基于我国 特殊国情,我国的邻避抗争也呈现出与众不同的特点,如邻避抗议层级螺旋式提升、邻避行 动议题难以拓展、邻避冲突双方无法达成妥协等,与此相对应,我国的邻避抗争也存在多种 多样的类型,如从产生冲突的原因分类分为污染类、风向集聚类、污名化类、心理不悦类等四种类型[15],从冲突方行动分类分为单一目标温和行动、单一目标激进行动、多元目标温和 行动、多元目标激进行动,还有从我国邻避抗争研究方向分类分为冲突管理、民主政治、公共政策、风险管理、空间规划等方面[16]。 当前我国较大规模的的邻避冲突主要是污染项目冲突,呈现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政府违背现有法律法规强制推行对环境造成污染对公众人体有害的污染项目,并对公众隐瞒; 第二阶段公众自发组成团体进行游行示威、拉横幅抗议甚至冲击政府等行为,这种行为也同 样是违背法律法规的;第三阶段政府迫于社会舆论压力,为了应对当前邻避冲突,宣布叫停 污染项目。75282
而在国内的邻避冲突中,数量较多的则是垃圾处理设施邻避冲突,由于国家垃圾处理技 术不到位、公众对于环保的认识不深入、政府与公众交流不通畅、环境补偿机制不完善等问 题,导致了我国公众虽然已经认识到垃圾处理设施作为一项能惠及广大地区民众的公共设施 的重要作用,但是仍然因为其会产生的负外部效果而产生厌恶反对心理。
当前对于此类问题研究主要着眼于解决方案,一是在邻避设施选址时就通过 GIS 空间分 析对设施进行空间区位选址研究,二是在邻避设施选址后通过政策制度来缓解、解决邻避冲 突。
(二)国内公民参与研究 我国的公民参与起步较晚,与欧美国家相比甚至还处于起步阶段,从公民角度看,公民论文网
的参与意识较为薄弱,只有在涉及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才会进行合法或不合法的参与活动;从 政府管理者角度看,近年来透明政府阳光政府呼声渐高,政府在决策时也做出了重大改变, 主要通过公示、听证会、咨询等方式征求公民意见,并从中央到地方各层级都出台了相关规 范文本,如《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把公众参与、专家 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 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但依然存在部分地方政府隐瞒决策过程,造成公 民利益损失的情况。
洛梅英认为我国的公民参与在实践过程中往往出现被虚置的现象,原因却是多方面的。 如信息不对称、公共政策的“搭便车”效应等,因此一方面应当细化公民参与的具体要求并 在时间节点上与决策过程共存,而另一方面也应意识到公民参与并非最好的制度,避免公民 乱参与现象。孙柏瑛认为由于人们的利益、立场、价值观等不同①,对于有序参与的理解也存 在分歧,因此重要的是求同存异,针对差异和分歧建立起有效的对话协商机制,发展官民间的良性互动。
2 国外研究
(一)国外邻避设施选址决策研究 一些学者发现,在一般情况下决策者认为民众缺乏相应的科学知识而把民众排除在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