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coposMulti 驱动系统是 B&R 公司推出的产品,其实现了模块化、可扩展的功能, 单个轴模块可控制至多 2 个伺服轴。该系统还提供了 24V 直流辅助电源模块,驱动模块、控 制模块以及外围电路均从该直流总线取电,并由此具备了开路、短路和过载保护。该系统也 采用了风冷或液冷的设计,装置的环保安全性由能量再生系统提供保证。75309
(2)Unidrive 是 Emerson 公司推出的产品,其提供了全面的功率驱动方案,涵盖了 0。55~675kW 的功率范围,且提供异步电机、PMSM 以及 BLDCM 的驱动软件。Varmeca 由可 调速电机以及可调速驱动器组成,分为闭环矢量和 Proxdrive(分布式)两个版本。在特种电 机方面,该公司的 ATEX 系统可在含潜在爆燃气体的场合工作,FLSD 驱动器则可工作于ⅡB 类和ⅡC 区的 1 类 2 分类气体的环境下工作。论文网
(3)PowerFlex 是 Rockwell Automation 公司研发的驱动技术,并计划在“CIP 运动应用 协议”中达到同一系统中的多轴伺服和变频驱动器的同步目标。诸如此类的还有 Beckhoff 的 EtherCAT、B&R 的 PowerLink、Danaher 旗下 MEI 的 SynqNet 以及 Sercos 的 SercosⅢ。这些 协议为多轴实时同步控制的实现奠定了基础,因而被许多高端伺服驱动器所采用[3]。
我国自上世纪 70 年代始,着手进行伺服技术的研发,并在多个五年计划中规划了科技项 目攻关,取得了很大成果,但较之国外的伺服驱动产品,还有较大的差距。21 世纪以来,随 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与国际的接轨,制造业发展迅速。这也给伺服驱动技术带来了 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国内涌现出一批国产伺服驱动产品品牌,如森创、 华中数控、南京埃斯顿等。
国内产品的不足在于其模块化设计较少,尚未融入机器安全的概念;特种电机的开发欠 缺;功率范围小;总线设计也较少。但可喜的是,国内一些厂家如和利时电机,已经在着手 研发自己的通讯协议模块,并计划集成在自己的下一代产品之中[3][4]。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国内伺服系统与国外产品的差距将越来越小,各家公司的锐意研发 将给国产伺服系统带来长足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