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希哲 在《城市老年服务体系研究》中讲到,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同时,以往的养老模式需要新的突破,人们不再局限于居家养老的选择,而是面向全社会进行选择。拓宽社区资源是这一前提实现的重要保障,解决资金投入不足、服务人员及志愿者缺乏,老年人需求多样性,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并建立多元化社区服务体系等诸多问题,以此来增加社区承载能力,搭建更好的平台来改善老人的居住环境。
(三) 研究发展趋势
以上研究从各个方面和角度探讨我国现存的三个养老模式,取得的不俗成果是找出了制约社区养老的关键因素。内部原因主要有人们由于观念的限制而更加倾向于居家护理;部分老人收入低难以支撑其追求更为优质的生活状态,而有些老人的收入高从而需求较为多样化,两种极端导致了参与度不尽如人意。外部因素包括有政府部门对于新兴模式的了解不充分而无法出台规范化的政策及给予经济条件上的强力保障;其次社区作为老人日常频繁活动的场所,其设施质量和服务人员的水平得不到同步更新。首先我们要弄清楚社区养老所特有的框架,明确责任主体即政府部门、社区居委会、各个家庭单位以及非营利性组织,从而规划出适用于现阶段的服务体系。
不足的地方是学者们花费过多的精力在研究模式本身的好坏上,而忽略了真正要对其作出选择的老人们。未来的重心应该从宏观层面渐渐转变到实际需要的人身上去,站在老人的角度去感受他们的日常生活才会有所触动,这样对整个服务质量的提升是大有好处的。
[1]彭希哲、梁鸿、程远。《城市老年服务体系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253
[2]李立国。《积极贯彻优先发展方针 加快构建适应老龄化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中国社会报。2010
[3]陆风雷。《中国老年保障制度研究:理论基础、价值取向与制度选择》复旦大学。2003,博士学位论文
[4]姜向群。《老年社会保障制度——历史与变革》。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65
[5]熊跃根。《中国城市的代际关系与老人照顾》。中国人口科学。1998,52
[6]穆光中。《挑战孤独——空巢家庭》。河北人民出版社。2002(9),11-12
[7]杜翠欣。《我国城市社区养老模式研究》。大连理工大学。2006,17-18
[8]王海燕。《发展城市社区养老应对老龄化》。理论期刊。2002,67-68
[9]史柏年。《老人社区照顾的发展与策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997,94-97
[10]姚远。《中国家庭养老研究》。中国人口出版社。2001,5
[11]徐永祥。《社区发展论》。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7-8
[12]赵立新。《社区服务型居家养老》。广西社会科学。2006(12),139-141
[13]李方鹰,秦小玮。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2006,336-337
[14]Aoli Cidis。Facing Zero Population Growth。South Carolina。Duke University Press, 1978,96-100
[15]Neugarten。B。L。Joure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Duke University Press,1964,227
[16]Spritize。G。,Logan。J。R。,Helping as a Component of Parent Child Relations。Journal of Gerontology,1992,136-138
[17]Chappell。 N。L。 Self-care in Relation to Informal and Formal Care。Academic Press。1990,7-22
[18]Doty。P。Family Care of Elderly:The Role of Public。Pine Forge Press,1986,4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