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外文献综述
国外很重视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工业后,欧美发达国家城市化发展迅速,私人汽车保有量大幅上升,带来了严重的道路交通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为解决这些现实性问题,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纷纷进行公交系统建设的尝试。87631
在公交系统建设方面,John Pucher、Stefan Kurth[ ](1996)着力研究了德国汉堡公交系统、德国慕尼黑公交系统、德国莱茵—鲁尔公交系统、奥地利维也纳公交系统和瑞士苏黎世公交系统等五个欧洲发展较早也较为成功的公交系统,阐明了每种一体化公交系统在吸引更多公共交通乘客方面的成功,同时分析了它们成功的原因,包括服务的拓展、服务质量的改善(尤其是更好的衔接)、更具吸引力的收费以及广泛的市场竞争等。这一研究与本课题的相关度高,在公交系统建设的必要性、优化市内公交系统的策略及公交系统发展带来的财务问题等方面均有借鉴意义。
在公品供给方面,Ryusuke Ihara[ ]通过建立经济地理模型,从经济学视角分析地区公品供给问题。这有助于本课题从公共资源的流动和分配与公交产品的供应方面分析公共系统的衔接和建设问题。
在公共交通研究案例方面,Cveto Gregorc、David Krivec[ ]以斯洛文尼亚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卢布尔雅那的公共交通为研究对象,说明了该地区公交发展中遇到的“瓶颈”阶段及新的公交体系的建立。该论文在公共交通案例城市研究方法、交通枢纽的建设问题与现代化公共交通的制度安排等方面对本课题具有很大指导意义。
在交通枢纽设计优化方面,K。Ю。斯卡洛夫[ ]探讨了城市交通枢纽的布局安排,重视运输方式和运输设备的配置方案最优化及其衔接问题。Eiichi Taniguchi、Michiliiko Noritake et al[ ]、Sheffi Y[ ]等则重点研究了换乘枢纽选址、设计及优化的问题。这些研究对本课题的方案设计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方面的指导。论文网
2 国内文献综述
国内对公共交通领域的研究略晚于欧美国家,兴于上世纪80年代,起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课题有综合换乘枢纽的优化布局与设计、公共交通网络布局、交通一体化问题、政府在公共交通服务中的责任等。
在综合换乘枢纽系统的设计方面,陈方红[ ]主要探讨了对外交通换乘枢纽的发展模式、理论、趋势,从对外交通客运需求预测理论出发,探索城市对外交通客运站点系统的建设优化,系统性、专业性强;顾静航[ ]则以轨道交通为切入点,着重研究轨道交通的换乘布局与枢纽建设,运用数学模型论证观点,客观性、准确性强,有助于本课题开拓思路、丰富理论。
在公共交通网络布局方面,陈新[ ]突出目标——评价体系在交通网络布局中的重要性,重视乘客需求;许家雄[ ]将轨道交通与其他不同类型的运输方式结合起来研究,将整个城市交通网看作一个有机生命体,符合“有机城市”理论。这些研究从总体上把握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的总布局、总规划,把交通系统看做一个整体加以优化,更加具有建设性。
在交通一体化方面,谢韬[ ]的超级城市交通网络与路径算法很有创新性,并运用多种理论分析方法论证观点;唐娟[ ]的立足点在城乡公交一体化,以其基层工作经验总结出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目前面临的困境和难度并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策略,符合城市无缝交通发展趋势。随着国内各城市群的涌现,随着区域合作的进一步深入,交通一体化是现代城市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本课题要探究的问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