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屈宇杰,夏雪。城市公共交通服务中地方政府责任研究[J]。政法论坛,125+147。
[30]陈方红。城市对外交通综合换乘枢纽布局规划与设计理论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
[31]李森圣,张宗益。财政分权与地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激励——基于中央跨区域财政配置视角的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5(2):100-110。
[32]田振中。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大城市客运交通结构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6
[33]K。Ю。斯卡洛夫。城市交通枢纽的发展[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34]高红艳,吕浩。城市客运交通枢纽的发展趋势[J]。综合运输。2005,3:60-62
[35]黄志刚,荣朝和。国外城市大型客运交通枢纽的发展趋势与原因[J]。交通运输
系统工程与信息学报。2007,7(2):12-17
[36]陆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综合效益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37]潘东来。城市轨道交通枢纽交通衔接研究[D]。湖北:华中科技大学,2005
[38]孙杨。城市轨道交通新线投入运营下常规公交线网优化调整方法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2
[39]陈君福。铁路客运站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衔接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0
[40]许家雄。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无缝衔接评价研究[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4
[41]张善富,曾俊伟,钱勇生,广晓平。基于ANP-SWORT模型的西部地区区域交通一体化发展模式[J]。技术与方法。2015,21
[42]郭战伟。区域交通一体化的六大特征[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22:277
[43]岳东阳。城乡交通一体化初探[J]。交通科技。2009,11:145-147
[44]朱晓磊。构筑“泛长三角”地区一体化交通运输通道的设想[A];中国公路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
[45]丁路平。城乡交通一体化研究——以衡水市为例[D]。河北:河北工业大学,2011
[46]杨则海。城市公共交通的二重性与补贴机制研究[J]。城市公共交通,2000(04):14-17。
[47]李瑞敏,杨新苗,史其信。国外城市公共交通财政补贴政策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2(03):62-65,70。
[48]张红,倪敏,吴小荣,黄阳阳。上海取消老人免费乘公交改发补贴[N]。图吧公交新闻。2016-04-19。
[49]淮南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淮南市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及建设规划(2016~2020)环境影响评价公示[Z]。2016-04-01。
[50]上海市交通委员会。2014年~2015年“最后一公里”公交线网计划[Z]。2014-09-22。
[5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Z]。2012-12-29。
[52]安徽省交通运输厅。安徽省城市公共汽车客运管理条例[Z]。2016-03-31。
[53]淮南市城乡规划局。淮南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2009-2020)[Z]。2010-09。
[54]淮南市城乡规划局。淮南市公共自行车布点方案[Z]。2016-04-13。
[55]Dario Hidalgo , Cornie Huizenga 。Implementation of sustainable urban transport in Latin America[J]。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2013(40):66-77。
[56]Cveto Gregorc,David Krivec。Networking of public passenger transport modes,a step towards sustainable mobility in Ljubljana urban region[J]。Transport Research Arena-Europe,2012:3009-3017。
[57]John Pucher,Stefan Kurth。Verkehrsverbund: the success of regional public transport in Germany, Austria and Switzerland[J]。Transport Policy,1996:279-291。
[58]Manisha Jain,Karina Pallagst。Land use beyond control[J]。The Planning Review,2015(3):29-43。
[59]Eiichi Taniguchi, Michiliiko Noritake et al。 Optimal size and location planning of public logistics terminals。Transportation Research,1999:Part E35,207-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