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能是一种依附在海水里的能源,是一种清洁可再生能源,对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吸引了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注意,尤其是具有丰富海洋能资源的国家,大力促进各种海洋能发电装置的研究。78142
利用潮汐能发电属于传统方式,不仅成本高、设备体积庞大,而且影响地域生态环境,从而破坏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对波浪能的开发,如挪威的固定式收缩波道装置,如图1-3,虽然可靠性好,但是在小波浪下系统转换效率低。
图1-3:固定式收缩波道装置
海流能作为一种海洋能,具有能流密度大等优点,且在运用发电方面时,海流能属于机械能,在转换效率和发电设备成本方面比温差能等具有优势。[4]
对涡激振动的研究十分广泛,Feng(1968)通过风洞实验验证了涡激振动横向振动为主要振动;由于海洋中的立管质量比与风洞有很大差异,Sarpkaya、Jauvtis、Stappenbelt等通过改变质量比、阻尼比、流速、顺流向与横流向频率比等进行了双自由度涡激振动研究,得到振幅、运动轨迹、相位差等运动特性结果。
而利用涡激振动此效应,进行捕获海流能的技术成为了当今世界的研究热点,它在流速仅为0。25m/s时就可以从周围流场中捕捉高密度能量,国内外许多学者利用此技术设计出各自的装备,美国密西根大学Michael Bernitsas教授团队最先提出的Vortex Induced Vibrations Aquatic Clean Energy(VIVACE)装置就是其中之一,有意识的增强涡激振动,使海流能的机械能转化为振动体的动能,提高了海流能的转换效率。J。H。Lee和Bernitsas还一起测试在高雷诺、高阻尼条件下该装置的获能的情况,发现雷诺数对涡激振动影响很大。并且,振幅比,在涡激振动同步上分支范围内,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大;Lin Ding等人对具有被动湍流控制装置(PTC)的涡激振动潮流能转换装置,进行了获能的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得出能量转换效率在数值模拟中达到了37%,同时在实验研究中达到了28%等数据。表明PTC对涡激振动有重要的影响[5];相对于先前对受迫振动的研究,Varun Lobo等人研究由涡泄引起的自由振动的规律,不像利用受迫振动的VIVACE,Vanrun Lobo通过对有规律布置的多个柱体进行实验分析,得出多柱体的相互作用对振幅响应有影响的结论,并证明他的团队设计的装置的可行性。[6]
国内也对涡激振动有一些研究,通过数值模拟等方法得出了相关理论。以前对于涡激振动的研究,如潘志远学者对柔性立管涡激振动预报模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减少涡激振动的发生,而涡激振动潮流能转换装置的提出,展开了对涡激振动的反向思考,使海洋流中丰富的能量转化为振动体的动能。论文网
孙飞学者[7]对不同弹簧刚度组合进行了对比试验,提出在涡激振动系统的有效弹簧刚度值相同的条件下,涡激振动响应受弹簧刚度组合影响不大,最后还通过不同振子的最大振幅曲线,确定了所建立的涡激振动耦合模型算法的合理性;由于利用涡激振动效应,从低速水流中获能发电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一些参数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因此,罗竹梅学者[8]通过流固耦合数值方法,对涡激振动进行模拟,分析得到质量比对有效获取能量的速度范围有影响,较低的质量比,可得到较大的约化速度范围。另外,选取适当的固有频率,使圆柱体在涡激振动中获能的效率最大化。除此之外,还有周熙林学者对涡激振动转换装置进行了量纲分析等。
虽然国内对涡激振动的研究十分广泛,但是对涡激振动海流能转换装置方面的研究极其有限,对单柱体涡激振动的三维分析,至今还无人能得到成功理想的结果。在海流能捕获效率方面,还欠缺适合的计算模型和精确的计算公式。因此,还需通过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和模型试验,探索并分析对涡激振动有影响的参数,达到充分利用涡激振动的目标,进而提高获取能量的效率,这对促进国内清洁能源开发提出了重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