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身为上音管弦系系领导的刘品认为,若是想要工农大众能够欣然接受小提琴这一外来乐器,就必须解决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民族化,对于乐器的民族化来说,首先需要解决的则是作品问题。经刘品老师的倡导,当时的何占豪与其他六位同学一起成立了“小提琴民族化实验小组”。实验小组成立后便积极地为进行作品创作做准备,选材方面最初并未决定以梁祝的故事为题材,实验小组的成员产生了分歧,他们选定了三个题材去向学院委孟波征求一些意见,孟波建议选取越剧《梁祝》这个题材,但何占豪在当时还是一个刚入校的大一学生,对作曲一窍不通,刘品先生便私下让何占豪去邀请作曲系的学生加入到其中,此举一方面可以解决创作过程中大量的配器问题,另一方面是能够得到当时上音副院长丁善德的参与,最重要的是保证《梁祝》协奏曲的质量问题。因而何占豪便邀请到了当时的作曲系学生与他一同创作。文献综述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于1959年5月首演,演出精彩至极,受到音乐界的广泛认可。何占豪、陈刚两位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该协奏曲的选材、创作、演出的全过程,成为了中国民族化交响乐创作的先例,打开中国民族化交响乐创作的大门,使《梁祝》这首小提琴协奏曲成为享誉国内外的优秀作品。
3 再现部“坟前化蝶”之音乐分析
3.1 曲式结构分析
再现部
“坟前化蝶”
引子 主部主题 连接部 结束部
(三部曲式)
A + B + C
片
段 爱 草 主 自 十 长
再 情 桥 题 由 八 亭
现 主 结 再 华 相 惜
春 题 拜 现 彩 送 别
景
如以上曲式结构图所示,再现部“坟前化蝶”与该曲呈示部不同,再现部省略了其中的副部主题,属于变化再现。它的各个部分文字分析如下:
引子部分:乐曲开头的引子在曲式结构中划为了呈示部的一部分,描写的是一幅鸟语花香、春意盎然的景象,用了一段优美华彩的旋律作为了乐曲的开头,主要旋律是取自越剧的过门音乐,用来引出主部主题。
在再现部中,只是采用了引子中较有特点的旋律,将引子的原本旋律分割成是片段式的、不成旋律的,以此来描绘“坟前化蝶”的悲伤,不再是乐曲开头的春光明媚景象,与乐曲开始时的引子作出鲜明对比。(见谱例1)源:自~优尔-味·论`文'网·www.youerw.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