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录音技术在国际上的发展历程
圆筒留声机录音—最早的录音方式是圆筒留声机录音,最早的圆筒留声机录音方式并没有解决音乐复制拷贝的技术问题。所以不管是后期制作还是录制的过程都是比较头疼的一件事。在1890年前后,这些比较昂贵的圆筒就只可以在公共场所的投币机里使用。
声学录音时代—1894年左右,美国发明了播放蝶形唱片的留声机(gramophone),他解决了圆通录音机复制拷贝的问题,用母盘制作好摸具以后就可以一直地拷贝制作,所以制作起来方便快捷。此后,圆筒式录音就渐渐被蝶型唱片留声机给代替了。从此人们开始越来越认真地看待音乐录音。
电声录音时代—早期声学录音(acoustic recording)的主要问题在如何可以直接拾取和记录微弱的声音波动,人们意识到解决这些困难的途径,是在于要把声波能量转换成电信号,大约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这一想法逐渐成为现实。随着广播和无线电等方面的技术进步,诞生了电气传声器和功放等必要的音响设备,1925年后,一些唱片公司就把这些技术运用到了唱片制作里,然后就开始了电声录音时代(electronic recording)。
电声录音最大的优点在于声音的录制和还原具有了更高的真实性。录音的频率达到了14,000赫兹,基本上是了人耳的极限位置了,高频泛音就更能够真实的被被录制下来了,对录音的效果有了很高的提升,特别是弦乐的音色。其次,还采运用了电放大的麦克风系统,可以录制到非常广阔范围内的声音,音乐家们可以在更加宽松的环境下自如地演奏;乐队的编制也可以保持与正常演出相当的配置。
数码录音时代—数码录音的优势,在于可以更加真实地把声音本身记录并还原出来;录音方式也从单声道录音过度到立体声录音,而它可以让人感知到每件乐器的声源位置,并还原出立体感的声场环境,无论这个声场是对原始录音环境的真实再现还是工程师在后期混音过程中的再度创作。文献综述
3 改编版《贝加尔湖畔》的录音过程
3。1探索录音方法
在录音之前我们要先考虑我们的录音方式。“传统的录音方式从拾音、调音、混缩、录音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即“双轨立体声录音”方式。他是建立在“双耳效应”的基础之上,以一对立体声传声器(或加一些辅助性传声器)利用声源至他们之间的时间差、强度差、相位差、拾取、记录两路立体声信号,并经过重放系统,使声源及空间信息得以高保真还原的过程。”
在双轨立体声录音“(同期录音)中一般包括传声、调音、监听以及传输和保障等设备。在同期录音中,对演员的演出声音进行录制是其最主要的也是极大部分的工作。除了对演员的演出声音录制,还要对现场的效果声音以及环境声音进行录制。”
而多轨录音则不同,多轨录音首先把声源分成为不同的声部,然后分别拾取不同声部的声音,记录在不同的轨道上,最后再混缩为两轨的立体声信号。它可以采取同期分轨和分期分轨的不同方式。同期分轨操作性复杂,对声场要求高,所以用的比较少。分期分轨一般是近距离拾音,只拾取音源的直接声,然后再加上适当的人工混响、压缩、均衡,最后混缩为两轨立体声信号。
多轨录音最大的优点当然是他的高效率,并且,因为一般采取的是近距离拾音,可以拾取纯净的直接声,大大提高了信噪比,以方便我们的后期制作。所以我们采用分期分轨的录音方式对改编后的《贝加尔湖畔》进行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