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人一开始产生舞蹈的时候并没有那么多的对于美的要求,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文化进步逐渐的对美产生了挑剔,所以在美学上不断进化的文化使得武术和舞蹈开始逐渐的产生了融合,这也是舞蹈和武术融合的主要原因之一。
2。3 共同追求“圆”文化表现圆之美
我们从三节六合在技击技巧上来讲,三节六合都含有“圆”的意义。圆在《易经》上是阴阳互易变化的结果。第二是说人体在肢体运动中,无论是踢足还是出拳,他们的机理都是要围绕着一个圆来进行运动,而且在每个圆的运动中,又都是存着大、小两个圆弧的运动。比如,人体的两脚在行进的过程中,当后脚要变成前巧时,从离开地面的瞬间直到落地瞬间空中这一段运行的过程,脚都是遁形一个大的圆弧的运动,在当脚着地继而落脚掌、脚化时,从脚尖至足理,又是自然遁形一个小圆弧的运动。因此,从人体的运动来纵观三节六合运动,可以见得三节六合也是一种“圆”。“圆”的运动在三节六合中是被十分重视,其最重要的意义就是可以改变人身体中固有的笨劲和拙力,能够圆出妙劲和妙力,并很快的寻求到速度和劲为。像在形意、三节六合、八封等一些内家拳中,他们很重视螺旋劲、抒劲、麻花劲等劲力。中国古典舞的运动特点也是“圆”。当代的古典舞,在舞台表演中都大部分的吸取了三节六合中的一部分的来为自己提供养分,在形式上还是和三节六合一样,动作都是沿着“圆”的轨迹在运动。因此,在古典舞中演员在舞台上做动作时,舞台上表演四肢运动都是沿着“圆”形运动,从而才能展现出人体线条的圆润流畅。中国古典舞拥有“欲前先后、欲左先右、欲上光下、欲伸先屈、欲急先缓、欲高先低、欲直先迂”能够制造出一种在运动中来回流动旋转的空间,体现出动作之间的连接更加流畅,营造一种行云流水的意蕴,从而满足中国人的审美标准,并体现出古典舞动态的灵活和生动的审美意蕴[2]。因此,“圆”的艺术在古典舞中的运用是丰富多彩的。
3 三节六合与中国古典舞结合的体现
3。1 共同追求“动静”文化
在《相对论》中提到世间万物皆为相对,有动即有静,虽说这是一个事实理论,但是武术和舞蹈这两者皆在动静方面有很高的造诣,虽目的性各不相同但是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为了动静的对比衬托出最关键的点。武术的三节六合动由心生,心与意合,意与力合,相互传递环环相扣,表现出武术的力度之美,而力道的表现,通过静的蓄力才能够触发的一种力道美感的直观感受。上段中提到虽然中国古典舞的力度不相同但是目的性相同,是为了突出那个关键点。古典舞是为了表现出一种艺术性的动韵,给人最直观的感受是艺术感,并没有了武术的力度刚硬,多了利用三节六合的内在方面,表现的舞蹈美感。文献综述
上段所阐述的基本上追求“动静”的内在,这段来阐述一下动静的外在。我们知道武术有不断变换的路线、招式、阵型等。舞蹈有不断变化的节奏、路线和队形等。这些是我们能够最直观的看到的外在的变化,而且运用了很多图形。比如说,三角形的刚劲、圆形的柔劲、正方形的多变性、直线型的冲击性等多种线性图形这些在流动的不一样的线性,若停在某一点上,就形成了古典舞静态动作中的造型,。他们都是线与线有机的连接,从而来表法一个古典舞作品的丰富情感。
上述的动静文化,还有一方面就是他们本身的对比性,他们本身是一种相对的存在,动和静两者本身是相反的,而两者都是为了互相承托。一般来说,好的方面是叫相互的承托,而如果承托不好则会乱了阵脚,成为相互之间的累赘。就拿舞蹈的节奏来说,动和静必须是相对的存在,有动才有静,当然如果动太多而没有了静的存在,那么整个舞蹈看起来会让人觉得心情很糟,让观众很直观的就能明白这个舞蹈存在的缺点,那么这个舞蹈也必然是失败的。如果是双人舞中,动和静把握度也不够好的话,就会非常突出一个人的表现性,之前一个舞蹈有一个一直在动而另外一个全程就只走了一步,反而观众全部的注意力都在这个静的人身上,很期待并且很猜想这个人在表现什么,本来是想表现这个动的人的优点的,最后却成为静的人展示的舞台了。所以动和静的相对存在性,就要让舞者非常注重动和静的尺度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