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伯的钢琴小品《邀舞》(又名《华丽回旋曲》),具有圆舞曲的风格特点。它清晰细致的刻画了19世纪欧洲上层社会舞会中,男女宾客成双结对、双双入舞的场面和神态。
《邀舞》是韦伯于1819年写给其新婚不久的妻子卡罗丽娜·布兰特的一首钢琴曲。此曲被视为第一首将标题与音乐内容相互融合的具有代表性的钢琴曲,也被视为十九世纪第一首最具代表性的圆舞曲。
韦伯小时候的成长环境离不开音乐。家中数人从事音乐表演,父亲甚至还组建了一个剧团。正因为韦伯从小就接受到了一定的艺术熏陶,再加上他正处于当时那个免于战争困扰,无所忧虑的和谐自然环境中,才使得他有一定的心态和能力写出了这样一首极具浪漫zhuyi色彩的钢琴曲,表现了当时欣欣向荣的,繁华的社会环境。后来于1841年柏辽兹将此曲改编为管弦乐作品, 引子中拟人化的器乐独奏以及全曲辉煌的管弦乐色彩,大大丰富了原作的意境, 使得该作品逐渐流行起来。
(二)《邀舞》各部分间创作特点与联系
《邀舞》采用降D大调、3/4拍子的圆舞曲形式写成 ,与此同时也兼有回旋曲式的结构特点。整首钢琴曲由引子和四段各具特色的圆舞曲以及尾声相组合而成。属于倍复三部曲式结构。整个乐曲情节较为复杂,分别为:邀请、谢绝、男士再次请求、女士同意、交谈、跳舞、结束、互相道别几个场景。整首作品清新且富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既生动地刻画出了当时舞会热烈欢腾的气氛, 又真切地体现了男士与女士们间的种种情谊。
此曲的曲式结构图为:
引子(1-35小节)
首部(36-97小节)
A B A’
a b c d a’
8 17 13 16 8
中部(98-302小节)
C D 展开链接
e f e f g e 33+40+4
32 40 32 8 8 8
再现部(303-408小节)
A B 连接 A’
A b c 22 a
16 16 34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