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三《信行禅师碑》
图四《夏日游石淙诗》 图五《秾芳诗帖》
关于“瘦金体”渊源的问题,曹宝麟先生认为:他(宋徽宗)便在书贵瘦硬,的初唐找到了薛稷。或谓徽宗非学薛稷而是学其从弟薛曜,这一说法也许更加接近事实。从现存薛曜《夏日游石淙诗》刻本来看,瘦金书的成因确可以一目了然。那么,宋徽宗的创造似乎只是线条更为瘦劲,顿笔更为整饬夸张,字形更为而已。也学薛曜不如名居‘初唐四家’的薛稷有名,才换成了薛稷。1我非常认同曹先生的观点。
宋徽宗“瘦金体”特征明显的起收笔,这正是《夏日游石淙诗》中一些字起收笔的夸张化。如“兮”字的最后一笔,勾画拉得很长,在瘦金书中这种形态的笔画成为了他的特色所在,且运用自如,如“萼”最后一笔。
李宗玮先生提出:历代书论家大都认为赵佶的书法,初习黄庭坚,后又学褚遂良和薛稷、薛曜兄弟,并杂揉各家,取众人所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书”体。2宋徽宗的“瘦金体”从二薛处吸纳了瘦硬,并以更夸张的形态展现,化二薛之清瘦弊病为神奇,又糅以褚遂良楷书中笔画之间的连带,最终创造出别具一格的“瘦金体”。
1。3宋徽宗的崇道思想文献综述
宋徽宗是北宋最高的统治者,他对道教的思想情有独钟,而且称自己为“道君皇帝”。他大力尊崇道教,兴建宫观,注重道学研究,并积极鼓励百姓入道。宋史专家廖奔先生指出“道教使中国在本体论方面建立起丰厚的理论体系,但也使得汉族失去了外向的开拓精神和征服世界的力量,”3尊崇道教使宋人奋勇抗敌的意识减弱,他们认为信奉道教会给国运带来转机,他们便以冷静自适的态度去面对国家日渐衰弱的局面。在国家面临危难的时候,无力扭转乾坤的宋徽宗却沉浸在修道与艺术中无法自拔,将国家的兴衰寄托于道教,在道教中寻找希望,在艺术中陶醉身心。可以看出宋徽宗是道教的忠实信奉者,“道君皇帝”的名号确属实至名归。宋徽宗在《道德经》的研究上花费了大量的精力,这对他在书画艺术的理解创作上就奠定了一定的思想理论基础。道教精髓被赵佶吸收并巧妙的运用到其艺术创作之中。在他的作品中无意间流露着道教精神和道教哲学,也融入了诸多道教美学的审美观念,同时可以感受到道教自然无为的意蕴和对生命活力的追求,以及徽宗本人清静虚明的道家情怀。宋徽宗的道教文化修为与他的书法创作相得益彰,其独创的瘦金体便在道教思想的潜移默化中孕育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