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包世臣的生平概述

   包世臣(1775年---1885年) 号倦翁,字慎伯,清代书法家自称小倦游阁外史。安徽省泾县人士,因为泾县古名叫安吴,,因此又被称作包安吴。后做过新喻知县。嘉庆十三年(1808),包世臣考试中举,虽然如此,包世臣一生的仕途却不怎么顺利。他博学广实,尤其对所谓的“齐民四术”即农、兵、刑、礼,由此包世臣成为当时的“全才”幕僚,身受封疆大臣们拥戴。虽然包世臣对于经世之学有着独特见解,但他更痴心于书法艺术。他自幼跟随族长学习书法,待成人后,工书,四处游历,广交书友,拜邓石如为师,学习书法。初学唐宋之书,后又法北碑,晚年时对二王有所偏爱,曾曰:“余性嗜篆,分,颇知其意,而未尝致力,至于真行草之间,则不负后人矣。”[ ]则用笔以侧取势。他一生的著述,晚年收集并整理在《安吴四种》中,《艺舟双楫》一书则体现他对书论的主张。咸丰五年(1855年)去世,享年81岁。文献综述

2  包世臣所处的时代背景及思想来源

包世臣的一生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四朝,正是中国社会向近代变革的重要时期,也是清王朝由兴盛慢慢走向衰落的时期。乾隆后期,社会出现严重腐败,统治阶级的铺张浪费,吏治的腐败。随着人口的过度增长,人们消耗的越来越多,已经超过了生产力的发展速度。同时,鸦片的走私日益猖獗,花费严重,人民的负担日益沉重,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吸食鸦片,身心受到严重摧残。鸦片战争的炮火,轰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打破了封建阶级安于现状的的梦境。国际危机四伏,而一些有学识有思想的青年才俊挺身而出,他们核计着救国家于水火的方案。

经济文化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清朝统治者也进一步加强了对思想文化的钳制与防范。清朝文化上,大力实行文字狱,文人志士往往因诗文中的只言片语,被定上个叛逆谋反的罪名,更有一些心怀不轨,心胸狭隘者,捕风捉影,挟私诬告。严重阻碍了思想文化的发展。由于经世致用之学充满危险,于是学者开始转向对古文献的考据。清代考据学的先导人物顾炎武等,他们提倡的实证学风和怀疑精神深受大家的认同,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果,激励和刺激着其他学者。

乾隆、嘉庆年间,段玉裁、惠栋、戴震、王念孙及其子引之等人带着对考据学的热情与喜爱将考据之学推向高潮。在考据学的引领下,人们开始探索更为古老的文化。清代的碑石学不断发展发展,不但使人们对金石有了明显了解,而且在朝夕把玩中对其艺术价值也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一些书法家开始对金石中文字感兴趣,并开始临习模仿,还将他们作为取法对象,学碑之风日趋兴盛。明末请初有人就提倡崇尚学碑。当时书家傅山已经把审美触角延伸到篆隶,他在论书中曾提到:来*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楷书不从篆书,隶书而来,即奴态不足观矣”[ ]

如果说傅山的思想开碑学理论之先河,那么郑甫已经开始从实践上开师碑之风气。由此朱彝尊、石涛等人都开始注意取法汉碑。许多书家在此种学书风气的引领下开始把将眼光投向秦汉魏晋,越来越强调篆隶作为书法之本以及学书应从秦汉入手的观点。 “扬州八怪”以金农、郑板桥、高风翰、汪士慎、高翔、黄慎等为代表的书画家群体成为前碑派的代表。在他们的作品中已经出现了以碑破帖的激进思想,特别是金农、郑板桥在隶书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且开始尝试将篆隶与行草相互融合。其后邓石如、桂馥、钱坫、钱大昕、伊秉绶、黄易等人沿着师法秦汉的道路,更为认真的摹写秦汉碑刻,将篆隶的学习带入正轨。

上一篇:析汉篆额在清代的接受及对当代习书的启示
下一篇:水彩画城市风景创作探究

包装设计中的民间美术造型意蕴【4155字】

浅谈绿色包装设计【3405字】

包豪斯對中國设计教育影响浅谈【13112字】

玄味堂中药材包装设计

传统面食花样馒头食品包装设计

干果食品的系列产品包装设计

茶叶包装设计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网络语言“XX体”研究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安康汉江网讯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