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母线的选择及校验 16
2.4.6熔断器的选择 16
2.5防雷和接地保护设计 17
2.6 直流系统 18
3 变电站总体设计 18
3.1主接线的设计 18
3.1.1 设计步骤 18
3.2 主变压器容量的选择与确定 19
3.2.1主变压器型号的选择 19
3.2.2主变压器和所用变压器的确定 21
3.3各短路点的短路计算 22
3.3.1 短路点k-1的短路计算 22
3.3.2绘制短路电流计算结果表 22
3.4电气设备确定 23
3.4.1断路器的确定 23
3.4.2隔离开关的确定 25
3.4.3电流互感器确定 26
3.4.4电压互感器的确定 27
3.4.5母线的确定 28
3.4.6熔断器确定 31
3.5 防雷和接地的设计 31
3.5.1 35kV变电站进线保护方案 31
3.5.2接地保护 32
3.5.3变电站过电压及防护分析 33
3.6 直流电源的设计 33
3.6.1蓄电池组容量的选择 33
3.6.2蓄电池个数的选择 34
3.6.3蓄电池浮充电压的选择 34
3.7 设备统计 34
结 论 36
参考文献 37
1绪论
1.1我国电力工业发展历程及水平
电力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它的发展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的兴衰,为现代工业、农业、科学技术和国防提供必不可少的动力。电力系统规划设计及运行的任务是:在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统筹安排下,利用动力资源、合理开发,用较少的运行成本和投资,来满足人民生活不断增长的需要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可靠、充足、质量合格的电能。我国电力工业的发展:中国电力自1882年诞生至今,经历了3个发展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电力发展较慢,1949年发电装机发电量和容量仅为43亿kWh和185万kW,居世界第25位和第21位。新中国成立后,电力工业在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得到迅速发展。1978年发电装机容量达到5712万kW,发电量达到2566亿kWh,分别跃居世界第8位和第7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电力工业体制不断改革,改变了单一国家投资体制,实行多家办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和多渠道资金,运用多种电价和鼓励竞争等有效政策的激励,电力工业不断跨上新的台阶。“十五”以来,我国电力工业快速发展,“西电东送”、城乡电网改造等工作成效显著。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全社会需求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受高耗能产业发展过快,主要江河偏枯和燃料价格上涨,以及部分地区新投产的发电容量偏少等因素影响,部分地区电力供应形式变得较为严峻。针对电力供需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中央、国务院未雨绸缪,及时调整了“十五”电力发展规划,加强了宏观调控力度,采取有效措施,加快了电力建设步伐,缓解了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电力建设水平:从1996年底开始一直稳居世界第2位。进入新世纪,中国电力工业进入历史上的高速发展时期,创历史最好水平。年均装机投产超过2500万kW;投产大中型机组逐年增加,到2003年底发电装机总容量达到3.91亿kW,其中,水电、火电、核电分别达9490万kW、29000万kW、620万kW。年发电量达到19052亿kWh。“十五”计划实施的前三年,发电装机和发电量年均增长率达到7.O%和11.7%,居世界前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