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国内许多高校和研究机构也长期致力于光伏发电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其中合肥工业大学能源研究所在光伏水泵变频器、户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和独立光伏照明系统等方面都进行了许多相关研究,并且在光伏技术产业化上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开发和工程应用上也取得了很大进展,其下属机构参与设计安装的位于深圳市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的 1MW 光伏并网电站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集中式光伏并网电站;此外,中山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和新疆新能源研究所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也在光伏发电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开发工作。

在2005年10月上海召开的“第十五届国际光伏科学与工程大会”上,国内外的专家基本达成共识:太阳能光伏发电是目前已知发电方式中最清洁、最安全、潜力最大的新兴发电方式,在未来15年左右的时间内,光伏发电成本将会持续降低到可与常规发电成本相竞争的水平。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将光伏产业正式纳入国家能源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但与德国、日本、美国等世界先进国家已经将太阳能纳入能源储备战略相比,我国政府对太阳能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9]。

第二章 认识太阳能

2.1 太阳能的广阔前景

光伏发电具有显著而已见的优势如同实现过程简单,不会增加额外的燃料消耗,不会产生污染性的气体;光伏发电使用的是太阳能,储备永远充足无后顾之忧,随处可取,所以它不仅仅是可再生清洁资源还是持续不间断的能源库。光伏发电系统运行非常稳定,使用时间长至10年以上。卓越的优势使得PV power成为研究界,市场开拓界乃至全球各国的新宠儿。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能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的增长,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也日益突出。传统的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更是有限。随着21世纪的到来传统能源濒临枯竭,造成能源危机,还会造成全球的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燃煤会通过煤渣和烟尘放出大量有化学毒性的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而随着化石能源的减少,其价格不断升高,这将会严重制约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发展可再生能源的呼声越来越多,太能能这种情节廉价的资源就因运而生了。

太阳能发电有自己独有的优势,主要包括:燃料免费;没有会磨损、毁坏或需替换的活动部件;保持系统运转仅需很少的维护;系统为组件,可在任何地方快安装;无噪声,无有害排放和污染气体而且地球表面接受的太阳能辐射能够满足全球能源需求的1万倍。地表每平方米平均受到的辐射可圣朝1700kW.h电。国际能源署的相关数据显示,在全球4%的沙漠上安装太阳能光伏系统,就足以满足全球能源需求。所以,太阳能光复享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其潜力十分巨大[10]。文献综述

2.2 太阳能的发展和现状

20世纪90年代,各国国家之间都研发一种“屋顶太阳能系统”,它的发展揭示了光伏发电的热度,以及各国对它的青睐程度。经济性方面,太阳能 PV power 大于一切其他不可再生能源的经济性,所以利于被推广出去;安全性方面,保证了能源安全;技术性方面,通过几十年的技术沉淀,太阳能电池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除了光伏电池以外,未来将会涉及新的领域择优发展小成本,效果良好的光伏器件。全球太阳能应用水平都在逐年上升,而中国远在平均水平这下,在经济联系综合国力的当今时代,即面临着希望也有巨大挑战[11]。

我国有这么丰富的太阳能资源,但是没有得到最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我国的太阳能事业还处在起步阶段,已经开发了一些小型的太阳能设备。比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太阳房、太阳能温室、太阳能制冷与空调、太阳能热发电系统和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这些小型的太阳能设备只能满足一小部分人的需要,如果要满足一座城市甚至一个省用电量的需要就必立一座大型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而我国现在在这方面还在起步阶段,已经建立了几个试点项目。而国家对于太阳的发展现在还没有出台一套很完备的政策、法律法规。而这种太阳能发电站的建设必须得到国家的有力支持才可以继续下去。中国现在俨然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新崛起的世界经济潜力股,在光伏产业呈现出力争明日之星的活力。 

上一篇:MATLAB数字识别系统的开发研究
下一篇:特定条件下轮轨通过性能分析

MATLAB的GUI倒立摆控制系统设计与实现

Matlab基于模型跟随的自适...

MATLAB基于时序序列相似性匹配的电网故障诊断

matlab视觉导引车控制算法设计

混沌神经网络的自适应同步算法研究及实现

MATLAB基于网络通信的非线...

MATLAB混合高斯分布模型的数据协调技术研究

ASP.net+sqlserver企业设备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张洁小说《无字》中的女性意识

麦秸秆还田和沼液灌溉对...

互联网教育”变革路径研究进展【7972字】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运动疗...

LiMn1-xFexPO4正极材料合成及充放电性能研究

新課改下小學语文洧效阅...

我国风险投资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安康汉江网讯

网络语言“XX体”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