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充分学习研究主动配电网,了解熟悉主动配电网的发展情况、定义、与传统配电网的区别以及主要特征等基本概念并且了解主动配电网中的分布式能源以及发展主动配电网的意义等。
(2)研究有关于储能设备和储能系统优化配置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储能系统的分类以及对主动配电网的重要作用,研究储能设备的充放电特性,并建立储能系统的数学模型。
(3)选取新能源输出功率的样本数据并且对这些数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频谱分析。
(4)根据频谱分析结果,分析幅频特性曲线得到功率波动的频率范围并且在波动频段内采用试频法确定最佳的一阶低通滤波截止频率,仿真输出目标出力曲线、储能系统的功率和能量变化曲线,结合储能系统的能量损耗、运行的连续性以及出时荷电状态的上下限值确定储能系统具体的优化配置。
(5)以matlab为平台进行仿真分析,分别对带有光伏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系统以及光风联合发电系统的配电网的出力波动进行平抑,并且计算分析出储能系统需要配置的额定功率、额定容量以及初始荷电状态。通过这两个算例验证方法的正确性。
(7)对课题研究进行总结和反思。
2 主动配电网
主动配电网是课题研究的大背景,因此,这个章节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主要从主动配电网的定义、与传统配电网的区别、主要特征等基本概念、主动配电网中的分布式能源以及发展主动配电网的意义这些方面入手,对主动配电网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
2。1 基本概念
2。1。1 主动配电网定义
CIGRE C6。11工作组的工作报告将主动配电网基本定义为:可以对诸如分布式能源、柔性负载的分布式资源进行综合控制并可以通过采用适当的管理网络的方式对电力系统进行高效潮流管理的配电网,在主动配电网中,分布式能源可在电网妥善的监控管理和严格的接入准则的前提下对电力系统发挥一定的支撑作用[6]。
分布式能源的基本构成是:分布式发电、分布式储能系统、可控负荷等。其中,分布式发电主要为可再生能源,包括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等;可控负荷包括电动汽车、响应负荷等[7]。
2。1。2 主动配电网与传统配电网区别
传统的配电网是以电网供电、用户用电为主要模式的电能单向流动的网络,是属于“电网(网)—负荷(荷)”的双元结构。因此,传统配电网的运行与管理是相对简单的,可以通过有效控制负荷以及管理需求侧或者通过整体调度电网来适应负荷的变化等方式来实现电力的平衡。基于双元结构的条件,配电网的运行、管理和规划等都会因为网—荷之间的平衡发展而造成对应的技术升级[8]。
随着分布式技术的发展,分布式能源接入配电网的渗透率越来越高,这逐步打破了原有的“网—荷”平衡,配电网渐渐形成了“源—网—荷”的三元结构。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将原有的网—荷的单方向的电力潮流打破,配电网中形成了网—荷、源—荷、源—网的混合潮流,此外,由于分布式电源的不稳定性,新形成的三元结构也很难稳定。这种情况就意味着配电网模式必须从传统的模式转变为新的模式,即主动配电网的模式将逐渐形成。
主动配电网的核心目标是协调“源—网—荷”三元结构的平衡,以及应对由于负荷、能源本身存在的不确定性产生的不良影响,因此,主动的主要意义就是消除不确定性,确保三元结构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