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南宋会子方面。关于南宋东南会子的起源问题,李埏、林文勋《论南宋东南会子的起源》认为行在会子产生于东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与铜钱不便交换的夹缝中;直接来源是民间的便钱会子。且认为乾道四年(1168),东南会子从一种民间自发的信用货币演变为国家法定纸币。 高聪明提出南宋会子起源于见钱关子、交子以及民间用来兑换的会子,对南宋时期在两淮、京西、荆湖地区推行特殊的货币政策即发行地方性纸币的原因,提出:两淮、京西地区为宋金交界地带,需要庞大的军费开支。 高聪明先生的这些观点对于本文论述地区性纸币存在的合理性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关于两淮交子的起源问题,卫望月《两淮交子钩沉》指出两淮地区行用“淮交”开始于乾道初年,分交子以铜钱为本位和以铁钱为本位的会子两种。 汪圣铎《两宋货币史》指出淮交流通于宋金交界地带,是为应对金吸收铜钱的货币政策,防止铜钱北流;于孝宗乾道元年(1164)开始发行。 其次,为在宋金之间建立隔离带,防止铜钱北流。会子界制问题,早在四十年代日本的加藤繁先生对宋代纸币研究颇有心得,提出会子出现界制是乾道四年(1168),而到五年(1169)正月朝廷作出正式决定。 会子的发行。吴常熊指出两淮交子发行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乾道时期和绍熙时期发行较少,是“母”大于“子”,嘉定以后才“子”大于“母”。 对两淮交子的研究也应该分为两个阶段,在不同阶段两淮交子的货币地位不同。作者通过货币地位的变化分类研究,对本文的论述有方法和角度的借鉴意义。前人对纸币的发行研究从原因、时间、界制等方面分析,少有从社会学经济学角度作深入分析。
4。 纸币性质。包伟民《试论宋代纸币的性质及其历史地位》指出宋代纸币是一种因金属不足而出现的替代性通货,与真正意义上的由于信用关系发达产生的纸币尚有差距,因此解释纸币在宋代产生消亡的曲折历史过程。 缪明扬《宋代纸币政策初探》认为宋代行用的纸币都属于代用货币,并不是信用货币。 刘森的《北宋会子刍议》持相同观点 。 高聪明《宋代货币与货币流通研究》却认为宋代纸币已经经历了替代性货币和国家信用纸币两个不同阶段。 张文《宋代通货膨胀问题辨析——兼论宋代纸币的性质》提出宋代纸币的性质是一个变动的概念,经历由替代货币到信用货币最终回归替代货币的过程,成为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非无限法偿的混合货币 ,张文的说法兼于替代性货币和信用货币。贾大全就交子性质问题也有相关论著,《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与交子的产生》指出交子在产生初期,实际上是一种代金券的性质,并非纸币;李顺、王小波起义后民间私交子盛行,这时候的交子才是纸币。
此外,就纸币流通的社会影响,刘超 、李家玉、杨小敏都指出南宋政府把发行纸币作为应对财政困难的手段,便产生通货膨胀,军兵和民众深受其害,国家财政每况愈下,形成恶性循环,使得人心涣散,国家财政枯竭,无力扩充兵员,人财尽失,最终南宋王朝覆亡。 葛金芳把宋代的楮币通货当作是一个新的经济时代,打破和终结“钱帛兼行”时代,推动近代工商文明的进程。
还有专门就两宋纸币的区域流通问题作相关研究,金勇强《两宋纸币流通的地域变迁与区域差异》指出宋代纸币产生于四川地区,流通范围逐渐扩大到陕西、河东地区,但北宋一代不曾超过边地和铁钱区 。两宋之际由于财政需要在南北方广泛流通。并将宋代纸币流通区域的变化描绘成图。李埏、林文勋、杜文玉 、王克西、王曾瑜、卫望月、吴常熊就东南会子湖会淮交作专门论述 。刘森《宋金纸币史》第八章重点介绍南宋的淮交,针对淮交界制的出现将淮交的研究分为两个阶段:立界前的淮交是世界上最早的无流通期限的纸币,立界后的淮交与铁钱相兼行用,以淮交称提铁钱有别于其他地区性纸币的重要特点。 南宋纸币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164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