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丹红(2005)探讨了一些高校在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方面的相关问题,她认为社会工作专业与传统专业相比,它要达到既定目标,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第一,社会工作实习的专业性不能被政府和机构很好的认同;第二,专业实习缺乏社会资源支持的原因是比较有限的经济资源和缺乏一些非营利性的组织;第三,专业实习督导的缺乏等。
肖小霞(2007)认为角色模糊和角色冲突是当前内地社会工作实习教育的主要不足。具体表现有:第一,实习机构更加强调学生的非专业能力如组织领导能力,词语表述能力等,在教育功能方面社会工作实习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第二,在与社会工作学生建立专业关系层面上,机构督导及其工作人员做得还不够到位,由于他们不清楚实务工作,使得学校督导也没有能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导;第三,致使社会工作实习学生的价值分裂并且在行动上举足无措是因为学校、机构与学生在实习方面的期待不一致。
从这些学者的研究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当前社会工作实习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督导的缺乏、机构对社会工作专业的认可度不高、学生和机构目标的不一致。这些问题都主要集中在实习过程中,但是对于实习准备和实习结果没有太多的研究,这些现状研究也没有进行相关性的分析。另外对于这些现状研究都主要是根据经验,缺少相应的数据支撑和实证分析。
2 实习动机研究现状
王长松、吴承恩(2014)用薪酬、积累经验、出国机会、爱好向往、专业学习解释实习动机[ ];王文胜、程玉萍、王翠平(2014)在研究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动机中发现拓展视野、提高专业素质和提高交流能力等是学生的主要实习动机。
实习动机方面的研究并不多,关于社会工作学生实习动机更是寥寥无几。并且现有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单一的研究实习动机,很少有将实习动机与另一文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的。笔者认为实习动机是基于实习需求而来的。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基础上克雷顿•奥尔德弗进一步提出了“ERG”理论,他认为,生存需求、相互关系的需求和成长发展的需求这三种需求是人们存在的三种核心的需求。无论缺少这三个层次需求中的哪一个都不仅仅局限于会加强人们对该层次的需求的追求,而是会让人们去追求高一层次的需求,更会促使人更多的追求低一层次的需要。黄希庭等针对大学生需要提出了6大类需要: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敬需要、发展需要和贡献需要。需求理论在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学科中有着比较多的运用,但是在社会工作实习相关调查中还是比较少的应用到需求理论。本研究主要是结合奥尔德弗的“ERG”理论和黄希庭的大学生需求理论,根据我国社会工作实习的实际情况对社会工作专业学生的实习动机进行研究。
3 实习效果研究现状
关于社会工作实习效果研究主要集中在实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和评价体系的研究。
李星群(2004)将社会因素(社会对学生能力和素质期望过高)、学校因素(学校师资与设施等教学条件滞后)、学生因素(学生单纯的心理与社会复杂的矛盾)、行业因素(企业追求的主要目标与实习目标的错位)这四个文度作为影响实习效果的原因。吴斯丹、陈晓燕(2014)在研究大学生实习效果的影响因素调查中,将影响因素分为实习单位层面(实习单位提供的条件、实习培训)、高校层面(实习前的指导与培训、实习期间与院校老师之间的沟通)、个人层面(目标设定、信息搜寻、心理调节、关系构建)三个文度。调查表明工作安排和福利待遇、学校的指导和培训、个人目标对实习效果有明显的正向影响。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动机和效果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19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