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文献综述17世纪的西方经济学家配第和克拉克,作为较早研究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相关理论的学者,他们的研究成果被后人称作“配第 - 克拉克定理”,他们的理论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发展,就业人口会从农业向工业和建筑业为主的第二产业流动。当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时,第三产业便从其他产业吸纳就业人口[2]。学者库兹涅茨也通过实证研究印证了配第-克拉克定理,他通过研究五十多个国家的历史资料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非农产业部门的产值和就业比重在上升,同时工业部门和服务部门在所有产业的占比越来越显著[3] 。29811
经济学家库兹涅茨通过经验统计的方式研究了相关理论,发现随着各部门产值的提高和就业人口的增长,不同产业在经济中的比重和其发展所利用的资源有了显著改变,库兹涅茨(1959,1971,1973)[4][5][6]曾经说过生产结构随着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快速变化是一定的,是由于科技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对不同产业的影响不同,以及不同产品的需求弹性不同。
钱纳里与塞尔度在他们的研究文献中发表了标准产业结构模式理论,他们认为产业结构合理化是不断变动的,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下会有不同的产业结构与之匹配,不然会导致经济发展失衡,他将产业分为不同的阶段,他还发现了多种影响产业变动的重要因素,并由此提出了多种产业升级策略。论文网
罗斯托(1960)指出整个经济增长实质是由一部分关键生产部门推动的,而经济的发展与转变,也是由于这些生产部门的转变和更替所决定的,然而,问题在于,这些影响经济增长和转型的关键部门不是不变的,这就需要理论支持来找出不同经济发展程度下影响经济发展的主导部门,以制定有效合理的政策。
路易斯(1954)[7][8]在他的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中,阐述了二元经济结构一般存在于发展中国家,就是指以农业为主的第一产业和以工业和建筑业为主导的第二产业是决定这些经济体经济发展的两个因素。等农业就业人口被工业吸收后,经济增长上升,国民收入提高,。
霍夫曼定理阐明了一个区域的经济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在所有产业占比的变化规律,塞尔昆(1988)[9]分析了从收入较低的农业经济向收入和产值较高的工业经济的转变过程,揭示了产业结构变迁和经济增长速度及其增长模式具有显著关系。
数学家里昂惕夫(1966),运用数学方法,对美国经济系统的投入与产出做出了估计,他的理论为美国制定经济发展政策,引导经济转型和发展提供了重要基础。
(二)国内文献综述
吴敬琏(2006)发表了《经济增长模式与技术进步》,提出我国要想经济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也就是说,中国的经济增长依靠资源消耗和投资来实现,中国要发展可持续经济,就要以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提出重点,强调科教兴国,秉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以科学技术发展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反哺科学技术进步。在《转变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一文中,吴敬琏提出目前我国产业发展模式较陈旧,想要更好更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要大力支持和鼓励企业发展高新技术,重视科学技术发展在企业生产过重中的推动作用,吸引高科技人才,发展高精尖为主的产业成果,提高产品附加值,使之成为新兴经济增长点。
付凌晖(2010)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他还构建了新的产业结构高级化指标,同时,他是经济发展推动了产业结构向高级化转变,而不是产业结构高级化推动了经济发展[10]。汪浩(2010)通过对安徽省的经济数据分析,发现经济水平会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而提高,两者之间有着显著的均衡协同关系[11]。柴伟(2013)以吉林省为例,通过构建计量经济学模型,揭示了吉林省产业结构的转变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12]。分析表明吉林省正在通过经济结构转型来推动经济发展。翟翠霞(2013)的研究结果表明辽宁省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有着显著的关系,经济转型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他指出不是结构调整带动了经济增长[13],而是经济增长主动使产业结构转型。干春晖等(2011)通过对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的计量分析,发现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对经济发展具有阶段性影响[14]。 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251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