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反心理在理论界又被称为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时常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它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国内外各种心理学、教育学等文献中“逆反心理”的定义近十种,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大致有:行为说、情绪说、压力说、态度说和主体需要说。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对逆反心理进行了定义,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心理学大辞典》(2003)对逆反心理的解释基本把它的本质属性揭示了出来:“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徐妍、张岗英(2007)认为,逆反心理是人在接受教育的过程当中,由于自身的思文定势和传统的观念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下产生与认识信息相对立而形成的对立情绪和行为意向。赵永兵(2007)认为,逆反心理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文护自己的自尊或满足自身某方面的需要,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换言之,青少年逆反心理一直被主流社会认为是一种特殊的反抗态度,在漫长的社会化过程中青少年所形成的一种反对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心理倾向。在教育界中认为是青少年作为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内容和对施教者的反抗,是一种以对着干为行为目的的心理行为反应。普遍表现为对老师和家长的言行产生抵触情绪甚至产生抵抗行为。青少年逆反心理也是青少年在社会角色扮演过程中所产生的角色不清现象,如果不加以积极改善,就会走向角色失败,导致死亡。社会的急剧变迁是青少年角色不清的重要原因,我国近几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变化速度加快,导致青少年对于角色扮演认识不清,从而发生社会越轨。32825
2、青少年逆反心理的表现
当代青少年逆反心理产生的具体时段,就个体而言各不相同,但就我国近几年的数据调查来看,出现了两个高峰期,以80年代的15至18岁和90年代的13到17岁这两个时间段最为突出,这两个时间段都处在我国经济转型的转折点上,在以追求经济发展为目标的年代,家庭教育以及家庭作为社会纽带的作用正在逐步减弱,导致了这二十年由青少年逆反心理导致的社会问题迅速增多。逆反心理的青少年在时间段上还出现了一个较为明显的特征,逆反心理的青少年的年龄正在逐步下降,呈低龄化发展。论文网
王文勋,张钢(2004)把它总结为以下几点:(1)对正面宣传作反面性思考;(2)否定榜样、先进人物;(3)不理解并且也不赞同教师和家长的言行;(4)对不良行为的情绪认同感;(5)对思想教育,遵守纪律要求的消极抵抗; (6)其他一些逆反心理的具体表现:认为绝大多数的规章制度都是不合理的,理应废除;如果父母再三叮嘱同一件事就会感到厌烦;喜欢与众不同的事物,爱做令人大吃一惊的事情;违反某些规定的时候会感到心理的快乐;对于他人的批评常常会引起反感愤怒;一旦决定做的事情,不管怎么阻止都不会改变主意。
朱瑞,杨静(2011)把青少年逆反的表现总结为以下四点:(1)在家庭里的表现。与父母和家人不和并产生对抗。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开始反对父母对自己的教管,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与父母争吵,试图逃离家庭。90年代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黄金年代,对就业的渴求导致了家庭本位的背离,因此青少年逆反心理导致的社会问题在这一时段尤为突出。(2)在学校里的表现。违纪现象、对抗老师。学习动机的缺失,让一些青少年开始出现厌学情绪。大部分逆反青少年以和老师对着干为目的,把挑战权威作为自己成熟的标准,不听从师长的劝告,一意孤行,导致在逆反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直至与社会主流价值观脱节。(3)在社会上的表现。拥有逆反心理的青少年,往往是通过逃离家庭和校园来表达逆反心理,他们往往与社会上的一些闲散人员为伍,更容易“近墨者黑”,学习抽烟喝酒吸毒,最终成为社会闲散人员,成为社会的负担,在社会上受到犯罪分子的蛊惑,从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4)对于传统文化的表现。现代青少年由于受多方面文化思文的影响,对于一些传统观念,大多数不愿意跟随主流观念,不愿意迷信、盲从,这本是好事,但是随着这样的心理的不断发展,这样的思想慢慢的变成了随意批判传统文化,对传统文化持着嗤之以鼻的态度。 逆反心理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29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