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风险相关研究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上购物的迅速发展引起企业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网上购物的感知风险理论也逐渐形成。1960年哈佛大学学者Raymond Bauer首次将“感知风险”的概念从心理学引入消费者行为学研究中。Bauer对感知风险是这样描述的:“消费者的所有行为都会产生其自身无法预见的后果,而且其中部分后果很可能是令人不愉快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消费者的行为涉及风险”(文静,2010)。6554
而在Bauer之后, 感知风险的定义不断地被众多的学者进行完善和补充。在这些学者中Cunningham(1967)的定义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赞同。他把感知风险分成下列两个因素:①不确定性(uncertainty consequence):消费者对于某件事情是否发生的主观概率;②后果(consequence):如果事情发生后,其结果的危险性。而由Cunningham提出了感知风险的两个成分之后,这个概念就成为后续感知风险研究的主流。
Roselius(1971)认为消费者在选择购买时由于承担着遭受损失的风险,常常会犹豫不决。他认为消费者在购买时会有下列四种损失:一是时间损失(time loss),即弱势股买的产品不如意时,需要花时间去退还或者修理亦或是在花时间重新挑选;二是危险损失(hazard loss),即有些产品造成对个人健康的危害和安全隐患:三是自我损失(ego loss),当购买到破损的产品时,可能会造成自己或他人的尴尬亦或是难堪;四是金钱损失(money loss),即当不满意购买的东西时,需要花钱去修理或者是重新花钱再买。
Zeithaml(1988)提出根据消费者的感知风险理论,可以发现消费者感知风险是因为他们面临的不确定性和潜在的不良后果采购的结果。所以,当他们感知越多的风险,就越不可能购买。感知风险能非常有力地解释消费者的行为,因为“消费者更寻常的动机在于购买时避免错误,而不是效用最大化”。
Stone and Gronhaug(1993)将感知风险定义为:与购买相关的预期损失。他们认为个体会将这些结果与主观的损失可能联系在一起。所以,他们研究出感知风险的两个文度,即感知的可能性和个体的损失重要性。他们在研究中验证了财务风险、绩效风险、身体风险、心理风险、社会风险和时间风险这6个因素对感知风险有88.8%的解释能力。
Nena(2003)做了进一步的调研,研究出将网上购物感知风险归纳为8种:经济风险、质量风险、社会风险、健康风险、心理风险、时间风险、个人风险。
Forsythe和Shi(2003)对网络购物中的感知风险作了定义。他们认为感知风险是某—个消费者对即将从事的某项网络购物活动所主观感受的期望损失,即消费者对某项网络购物活动主观感知到的不确定性和损失。
Hassan等(2006)研究了网上购物的感知风险并且得出一个包括财务风险、绩效风险、时间损失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身体风险和来源风险共7个文度的感知风险量表。其中来源风险是一个新的文度,指消费者是否相信交易的网店并且对在此网点交易放心。
董大海、李广辉(2005)提出了网络环境下消费者感知风险四构面:网络零售商核心服务风险、网络购物伴随风险、个人隐私风险、假货风斟。
井淼、王方华、周颖(2005)将消费者网上购物时感知到的感知风险分为8个纬度:经济风险、绩效风险、身体风险、时间风险、隐私风险、服务风险、社会风险、心理风险。
邵家兵(2006)等人针对性的研究了书籍和服装这两个商品。书籍和服装是如今网上购物的热门商品,他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且总结出了8个感知风险的文度,即绩效、经济、时间、社会、隐私、物力、心理和感知;于此同时还发现了绩效、经济、时间、隐私风险在不论是书籍还是报刊中都是排在了前四位,。 感知风险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4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