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以印刷文献为主的学术信息传播体系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的暴露,传统的学术传播模式已渐渐阻碍学术信息的交流过程。而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学术传播带来了新的传播媒介,拓展了学术传播的渠道。网络出版以传统出版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倍受出版者和读者的青睐[2]。特别的,网络环境下科学文献的学术传播中开放存取(Open Access,OA)出版模式近年来得到长足的发展。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主要从网络学术传播的特点及利用情况、网络环境下的学术传播模式研究、学术传播的障碍及对策研究三个方面进行综述。18810
(1)网络学术传播的特点及利用情况
目前,对于学术传播功能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对其传播的特点及具体应用情况缺少系统的阐述。
国外方面,R Guruprasad(2009)等提出了一个案例,具体研究全文电子期刊在具体在国家航空航天实验室(NAL)和科学与工业研究理事会(CSIR)中科学家和工程师中传播的情况,并对两个机构中的文献下载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3]。K.Kurata(2007)等以日本研究者的信息行为为基础,研究电子期刊在学术交流中的重要性程度。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对于日本研究者而言,使用电子期刊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其他电子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只起很小的作用。尽管现在的研究者已经有了从传统途径向网络途径思文的转变,但仍然将传统途径作为最主要获取信息的途径[4]。论文网
国内方面,秦亚欧、史秋雨(2009)以博客这一较新的信息传播工具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图书馆学术领域的博客为例,分析概括其基本概念、主要分类及相应内容。并对图林博客中图书馆学术信息非正式传播的特点及非正式传播的作用进行了介绍。作者认为学术信息非正式传播的特点具体包括传播内容丰富、无限制;传播语言平民化、个性化;传播不受时空限制,随时随地更新内容;传播受意见领袖的影响等[5]。杜利民、陶立方(2006)以科技学术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研究科技学术期刊传播的特点(互动性、创新性、简约性、即时性、局限性)[6]。胡剑胜(2009)在简要介绍学术期刊所处的网络环境的基础上,分析了农业期刊对网络的利用现状(在线系统(投稿、审稿、编辑)、开放存取、电子期刊)[7]。
(2)网络环境下的学术传播模式研究
传统的学术传播模式已渐渐阻碍学术信息的交流过程,而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给学术传播带来了新的传播媒介,拓展了学术传播的渠道,网络出版以传统出版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倍受出版者和读者的青睐。因此,关于网络环境下学术传播模式的研究成为学术传播领域的主流。
国外方面,J.M.Hurd(2000)在研究了学术传播的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2020年的学术传播模式[8]。Yin Zhang(2001)认为,Internet对学术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它们正改变着学者查询信息、相互交流、进行研究和公布研究结果的方式。因为Internet是学术传播的新手段,有关信息使用、引用、信息评估以及信息系统的现有理论正面临电子环境的挑战[9]。Rob Kling等(2003)建立一个概念模型了解学术和专业交流论坛,如会议、预印本服务、数据集和合作实验室等,以及在互联网上的发展和持续性[10]。Svenja Hagenhoff等(2008)对OA环境下的作者支付的商业模式进行实证分析。研究显示出版社不得不提高出版费用,而且要高于科学家愿意支付的费用。在学术交流系统目前可用的资金数额对于出版费的可持续融资可能还是不足够的[11]。同时国外方面注重对网络环境下学术传播发展产生的新概念进行介绍,Jingfeng Xia和David B.Opperman(2010)以机构库(Institutional Repositories)为研究对象,从其内容组成、操作方式、发展历史及可访问性4个角度对机构库进行介绍[12]。Hilary M. Davis和John N. Vickery(2007)发现信息交流的单位正在从期刊文章向数据集转换。作者同时总结分析了数据集的发展情况,并分析这次转变是否会影响到图书馆馆藏和收购情况[13]。 学术传播研究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40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