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城市旅游开发,我国学者对城市旅游规划和建设方面的研究多有涉及,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城市旅游项目建设上,推出了一批产品开发、区域规划、模型使用的成果。保继刚(1994)对重大主题公园发展规划进行了系统研究,释放了城市主题公园建设的亮点,开启了我国城市主题公园的研究热潮。董雅文(1996)以南京为例,分析了保护生态与城市旅游发展的关系,阐述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徐永建(2000)、修春亮(2000),根据中西方的差异,比较研究了城市旅游的内部功能,取得了有益的探索和发展。魏卫(1997)以武汉为例,探讨了城市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对旅游业者来说非常值得参考。熊玉梅(1999)对如何开发北京市日本客源市场进行了专题研究。宋绮辛(2007)对行业博物馆促进城市旅游提出了建议。顾学宁(2010)根据南京城市特色和规划,提出了自然而生态化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于建澄(2012)认为,城市旅游功能应与城市功能协调发展。赵浦超(2013)提出杭州城市旅游要以文化舞台为载体,要推介杭州客家文化。宋河有(2015)对近年来城市旅游主体化发展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
在城市旅游经营管理策略方面,学者普遍从树立城市旅游品牌形象、区域化协同发展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等多个角度进行了研究。如刘颂(1999)从制定可持续的城市旅游发展规划、设计可持续的城市旅游产品、建立有效的管理保障体系三个方面对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论述[8]。邓爱民(1998)较早提出了建立我国大城市旅游圈的建议。李娟文(1999)以武汉市为例,对城市旅游形象塑造进行了研究。虞虎(2012)对长三角城市旅游与城市发展协调性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对区域城市旅游提出了具体建议。汪德根(2009)对长江三角洲16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了比较研究。李会云(2011)基于面板数据,对城市旅游吸引力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他认为城市旅游吸引力是由城市作用于游客的诸多吸引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9]。王友明 (2012)以苏南五市为例,构建了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杨春(2015)从文化诉求的视角,对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层次研究。
然而,笔者发现文献中涉及城市旅游差异化发展方面的研究极少,只有张迪(2013)的“环太湖城市旅游经济的差异化与协调发展研究”,蒋丽芹(2012)的“苏浙皖沪旅游经济的区域差异化与一体化发展研究”和李洪娜(2009)的“区域旅游产品的利益博弈及差异化实施策略”3篇,因此,将城市旅游的差异化作为课题研究的题目,从选题上看,另辟蹊径不仅避免了重复劳动,使得研究更加有意义,而且研究本身就遵循了差异化原理,用差异化战略思维确保研究本身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相信以无锡城市旅游差异化发展作为本研究的切入点,是能够有所作为的。希望本研究对丰富城市旅游差异化发展方面有所贡献。
参考文献:
[1]古诗韵,保继刚.城市旅游研究进展[J].旅游学刊,1999(2):15-20.
[2]保继刚,等.城市旅游:原理•案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3-5.
[3]保继刚.旅游者空间行为规律在宾馆选址中的意义初探[C].//保继刚,等.旅游开发研究: 原理•方法•实践.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137-141.
[4]菲利普•科特勒.旅游市场营销:第4版[M].谢彦君,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5]匡健.无锡城市旅游发展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6.
[6] Lee Jolliffe, Ronnie Smith. Heritage, tourism and museums: the caseof the north Atlantic islands of Skye, Scotland and Prince Edward Is-land, Canada[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ritage Studies, 2001(2):149-172. 城市旅游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48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