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保险制度的国内综述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在未建立前,国内很多学者对中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进行探讨,内容涉及多方面。靳喜军(2014)[1]基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程度加深,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的加速成功推进,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加深,从我国微观及宏观金融环境、政策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自我国改革开放后,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金融机构飞速发展,银行实行实名制存款,银行间竞争激烈,金融体系存在风险危机,从多方面看,存款保险制度建立的环境已成熟,我国应尽快推出此制度。49983
也有许多学者通过比较国际经验,构想了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周文(2007)[2]研究了部分国家的存款保险范围和限额,以及存款保险基金的情况,从七个方面提出了与之对应的构想内容。李攀(2013)[3] 对比了国际上对存款保险制度的争议,在制度的职能、参加方式、保护界限、保险限额、保费计算及运营等角度提出了构建我国存款保险制度的想法。李斯嘉(2013)[4] 对比了各国存款保险制度的组织类型,根据各国国情,总结出付款箱型、强付款型、损失最小化型、风险最小化型四种类型的特点及各自的优缺点,提出中国最适应混合型组织形式。
之后,学者又把目光转移到了对具体制度的设计。敬志勇(2010)[5]提出由市场机制决定的保费会增加银行的运营成本,会增强银行贷款的道德风险。所以,应当逐步减少隐性存款保险制度的比例,采取隐性存款保险制度与商业保险共存方式,最终确定以市场机制的存款保险体系。周燕燕(2013)[6]具体探讨了我国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建议,从三方面进行阐述,我国需完善存款保险法律制度的存款环境,明确该机构的职能,设计相关监管机制掌控该机构的风险行为。
自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后,学者对我国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后所带来的社会影响进行了研究。朱宇蕊(2015)[7]从三方面进行了阐述,对社会公众的影响来说,该制度激发了存款人的风险意识,有利于保护存款人的利益。对银行的影响方面,有利于公平竞争,提高自身经营及服务水平,降低了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对相关监管机构的影响来看,有利于优化监管水平,发挥其更大的效用。
学者对出台的存款保险制度经过细致研究,重点分析现有制度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刘倩(2015)[8]从道德风险论文网、逆向选择、监管复杂混乱、中小银行破产危机四方面说明现有存款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从制度评级系统、健全信息披露、加强监管、完善相关法律四方面提出政策建议。谭中明和周扬帆(2015)[9]则从中小商业银行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认为该制度增强民众对中小银行的信任程度,有利于修正中小银行约束,降低了风险传递的程度,同时,推动建立银行退出机制。作者还从不利因素出发,分析该制度可能会引起存款搬家,使中小银行的大客户投向国有银行,保费增加了银行的负担,易引起道德风险。
2.银行退出的国内综述
我国还未建立起系统的银行退出市场机制,学者对此的研究起步晚,研究的深度也比较浅层次。
早期,国内学者主要对银行危机进行多方面研究。孙清和韩颖慧(2008)[10]从银行危机的传染性原因角度出发,认为出现银行危机的国家与投资者投资年龄的分布比例有关,同时也与该国的金融体系处于转轨时期有关。唐高原和杨宏斌(2009)[11]解释了为何银行具有脆弱性,主要从银行本身制度缺陷、货币的实际价值、借贷的不平衡三方面来阐述银行容易发生挤兑风险。 存款保险制度文献综述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53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