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利政策既是公司经营中决定未来方向的一项重要决策,也是现代公司财务管理中的一个关键性难题。在本质上来说,这是投资利益相关者相互博弈、相互斗争作用所产生的必然结果。我国大多数学者认为,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方面,如公司经营情况、市场经济现状等。一般来说,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比例越合理,公司治理结构越成熟,盈利能力越强,则公司的应发股利水平越高。此外,一些学者认为,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离的存在且管理层对股利政策重视度不高,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支付意愿较国际平均水平偏低,尤其一些盈利能力较好的企业宁愿向市场传达前景不好的信息也不发放股利。52831
丘旭升(2013)、孙琦(2010)、姚根(2012)研究表明:稳定合理的股利政策能够向外界传达企业经营良好的讯息,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促进企业稳健发展。通过spss.17得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流通股持股比例与股利支付率之间存在相关关系,而管理层、董事会治理等因素对股利政策的影响相对较小。
罗宏(2006),刘益鸣(2013)研究表明:在我国,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制定已渐趋成熟和稳定,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国家应针对上市公司股利不分配、少分配的现象加强治理和监督,提升上市公司股利发放的标准,优化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保障中小股东权益。
王毅辉(2009)、梁锷(2007)研究表明:他们从中国的市场环境与制度背景的角度出发,率先提出基于产权结构和公司治理方面的股利政策分析框架,并以此对国内外股利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全面系统地梳理分析,并在微观与宏观角度下对治理结构对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
2、国外研究现状
从西方对股利政策研究的发展中我们基本上可以概括为两个阶段:1970年以前的传统股利理论与1970年以后的现代股利理论。
传统股利理论包括“一鸟在手”理论、MM股利无关论、税差理论等内容。
(1)“一鸟在手”理论
“一鸟在手”理论取自于谚语“双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该理论创始者是M.Gordon ,他认为企业的留存收益再投资时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对于一些厌恶风险的投资者来说,他们希望获得稳定的收益,比如一定水平的现金股利,即使股利水平低下也好过颇具风险的未来资本利得。即他们的愿望是公司发放水平较高的现金股利。
(2)MM股利无关论
1961年, 米勒和弗兰克·莫迪格利安尼全面系统地对股利无关的理论进行了阐述,即MM理论,即认为在一个无税的完美市场上,股利政策和公司的股价不相关,股利政策对公司投资筹资决策无影响,只有盈利能力的变化才能导致股价的改变,股利分配只是指公司的利润在现金股利与资本留存之间的分配比率发生变化的一种体现。
(3)税差理论
税差理论是基于MM股利政策理论的基础上形成的,其主要创新在于将MM理论中的完美市场加入税收征管。Farrar和Selwyn1967年首次对此进行研究,他们假设所有投资者的愿望都是达到税后最大化收益,但根据不同群体的税收地位不同,比较不同股东的税后现金股利所得与其资本利得,由此可以很容易得出相关结论,也就是只要股利收入的个人所得税与资本利得的个人所得税之间存在的差距比较大,股东公司情愿不进行股利支付的义务。
股利政策的信号传递理论和股利政策的代理成本理论是当今现代股利理论的两个最重要的理论。 股利政策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56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