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1994)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政策改革后通过关系找工作的现象有所
增加。家庭连接是决定就业成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除了户口、家庭背景、性
别,大学以上学历和成就,也影响毕业就业的成果。美国的数据表明,良好的
大学成绩,在以后的职业生涯的高收益中占有重要地位。而这发现是缩小男女
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琼斯和杰克逊,1990年,1997年洛瑞,怀斯,1975年)。
2改善大学生就业现状的研究综述
据新华社报道国务院温家宝于09年1月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研究确定了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7项措施。(一)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要大力开发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工作的毕业生,给予薪酬或生活补贴,并按规定参加社会保险。(二)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三)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四)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五)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六)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所有高校都要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完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见习制度,从2009年起,用三年时间组织100万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见习。(七)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
苏静指出从大学生自身出发需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首先要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正确认知自己是通向成功的起点。在择业过程中,我们每个人要正确和客观地评价自己的特长、个性、才能以及生理特征和弱点.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工作能力要有一个客观的评价,这样才能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准确的职业目标定位。其次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社会形势近。
任波,李环,梁爽则从校企合作角度提出校企合作是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1)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改善高校教育资源。(2)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更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3)通过校企合作,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促进就业。(4) 产学合作教育有利于实现“零距离”就业。
姜世健则从高校角度提出需要加强对毕业生的服务与指导。高校基层辅导员对毕业生就业指导与帮助。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论联系实际,模拟面试情景。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完善就业信息平台,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信息。首先,在学生进入大学学习后,可以通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与发展之类的课程,使得学生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开始规划,并了解当代就业的需求。其次,建立大学生求职择业服务平台,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就业信息是广大的求职大学生最需要的,作为公共职业介绍机构,应该提供更多的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市场供求信息,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
参 考 文 献
[1]张高辉,高耀明,高校就业指导模式研究[M].上海:学林出版社 2007.8
[2]柳云飞,周晓丽,张素红,教育制度创新与社会就业增长-全球视角下的教育与就业关系初步分析[A].前沿,2010年,第3期:122-125
[3]范明,高等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4]叶忠,教育与就业关系的转型:从确定性到不确定性[A].南京师大学报,2009年3月,第2期:78-83
[5]叶忠,近二十年中国教育与就业关系研究评述[A].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7卷,第3期:75-78
[6]柳云飞,周晓丽,张素红,教育制度创新与社会就业增长-全球视角下的教育与就业关系初步分析[A].前沿,2010年,第3期:122-125 大学生就业难文献综述及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73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