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研究综述 (1)竞争优势理论20 世纪 80 年代对国际竞争力的研究最有影响的著作是美国哈佛商学研究院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出版的《竞争策略》(1980)、《竞争优势》(1985)以及《国家竞争优势》(1990)这三部著作,这三本著作分别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面论述了“竞争优势”的问题。人们把波特提出的“国家竞争优势论”称为是迄今为止对一个国家国际竞争最新颖、最全面、最深入的研究。他运用系统工程理论对一国国际竞争的供给、需求、相关因素以及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然后建立起了一个国家综合的国际竞争优势模型,这一理论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有重大借鉴指导意义。76529
(2)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在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了比较成本贸易理论,后人称它为“比较优势贸易理论”。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是生产技术的相对差别,而不是绝对差别,以及由此产生的相对成本的差别。每个国家都应该根据“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的原则,集中生产并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自己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比较优势贸易理论在更加普遍的基础上解释了贸易产生的基础和贸易利得,大大发展了绝对优势贸易理论。论文网
2国内研究综述
(1)李清光(2012)综合运用产业经济学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等经济学原理,茶叶生产加工、化学分析和计算机模式识别等技术进行研究。在社会科学理论分析和模型实证方面,大量搜集相关数据、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采取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相结合、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相结合以及抽象分析、比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茶叶的生产、贸易等比较优势和贸易竞争力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2)马捷(2014)以竞争力理论为依据,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将出发点和落脚点设为浙江省茶叶出口竞争力综合评价和提升,介绍了竞争力理论的发展情况。选用了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和显示性竞争优势指数对浙江茶叶出口情况进行了分析。从要素禀赋和竞争力、出口质量与竞争力、市场需求与竞争力三个层面做了影响因素分析。实证分析选用因子分析法,用10个二级指标进行建模,评价浙江茶叶综合竞争力。
(3)管曦(2012)首先利用现有的资料文献分析我国茶产业的现状,从消费、生产、流通和贸易的角度来对我国茶产业的变化进行整理;然后利用调研数据分析我国茶产业链纵向整合趋势,再提出假说,并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影响茶企业纵向整合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相关结论并提出推动我国茶叶产业纵向整合的相关建议。
(4)刘义、卢山(2013)基于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数据,运用贸易引力模型对中国的茶叶出口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我国与进口国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农药残留标准是制约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原因;茶叶进口国GDP增长和我国茶叶产量增长是促进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促进我国茶叶出口增长的措施有生产技术的改进、经营理念的转变和农药残留标准与国际接轨等。
[1]王丽萍,李创,汤兵勇。 国内产业国际竞争力评价研究综述[J]。 天府新论,2006,(01):38-41。
[2]王勤。 当代国际竞争力理论与评价体系综述[J]。 国外社会科学,2006,(06):32-38。
[3]付秀菊。 青岛花生出口竞争力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 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87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