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国外研究现状关于股指期货具有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最早诞生在美国,当时研究的热门均集中在价值线综合指数期货合约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期货合约。许多国外学者利用这些合约对价期货是否具有价格发现功能进行实证检验,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76895
早在1989年,美国学者Hairis研究了500指数期货与现货之间的波动关系,通过分析交易数据,发现在去除非正常数据后,指数价格具有很强烈的自相关性,这样使得期货市场价格的变化就优先发生。在此基础上,Bala Arshanapallia 和 John Doukas (1997)[3]研究发现期货市场在价格发现的范围内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随着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发展,数学模型在研究期货价格发现功能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Raymond W。 So, Yiuman Tse (2004)[4]利用Granger共同因子模型、自回归分析模型对香港地区股指期货市场进行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因此得出结论,期货市场和现货市场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而且期货市场作为主要市场包含了大半个市场信息。这两个市场在市场信息的接受和处理方面反应不同,其中期货市场反应较迅速。南非科学家Floros和Christos(2009)[5]对股指期货的价格发现能力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利用大量的数据和多种误差检验模型和方法,得出了重要结论,即股指期货市场决定了价格发现的主要功能和方向,具有重要的地位。
2。国内研究现状
由于我国在2010年4月16日才出现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因此,我国学者对于金融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起步较晚。当前的文献主要是对沪深300股期货市场、石油市场、农产品市场、铜等金属期货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研究,对于价格发现功能的相关理论研究也逐渐趋于成熟。
杨悦,陈铸新,廖宜静(2015)[6]通过相关性分析、协整检验、向量自回归模型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等方法对鸡蛋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证明鸡蛋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之间存在协整关系,期货价格具有价格发现功能,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二者互相影响,而且现货价格影响作用比期货大。张恒(2014)[7]认为我国农产品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在国内市场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价格发现功能的日益提高,决定了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是否可以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通过对价格发现效率和分形市场分析显示: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多重分形程度越大,则其价格发现效率越低。章少林(2013)[8]对我国和美国的棉花收益率序列的波动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显示:与美国的棉花期货市场相比,国内棉花期货市场存在对信息的反应滞后时间较长的问题 。乔高秀、刘强(2012)[9]使用沪深300股指推出后15个月的数据,对我国的股指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进行了研究,同时对股指期货市场分阶段进行了波动溢出效应的对比,结果表明:2011年后,期货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强,但在2011年之前,现货市场的波动性溢出更为强烈。熊熊,王芳(2008)[10]通过协整检验、向量误差修正模型以及方差分解的方法对价格发现做了实证分析,研究显示我国沪深300股指期货对沪深300指数具有长期的价格发现功能。论文网
从以上文献梳理可以看出,大量的国外文献,通过应用Granger检验,误差修正模型,GARCH模型等的研究表明,股指期货对现货价格具有发现功能,并决定了现货市场价格发现的主要功能和方向。国内文献则应用VAR模型、协整模型、Granger检验、ECM模型、GARCH模型,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从多视角研究了我国金融市场期货价格的发现功能。大多数研究表明,我国金融市场存在价格发现功能。现有文献在研究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时,一些学者采用了ARCH模型和GARCH模型方法,但是在建立GARCH模型时,均值方程是使用的收益率模型。在设计均值方程时,本文尝试使用沪深期货市场的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的双对数模型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GARCH模型进行分析。 股指期货价格发现功能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88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