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有的研究看,在科技竞争力的概念上,模糊了竞争优势与比较优势的区别,源于投入的人力、物力物质禀赋是比较优势而不是竞争优势,现有的文献对国家或区域的科技竞争力的评价指标集中在投入产出的简单度量上,实际上比较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技竞争优势是其科技创新的效率及影响其效率的竞争环境,科技竞争优势的核心是科技活动主体的创新效率。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科技竞争力的评价,主要体现在由要素的硬分割转变为以反映效率原则的要素功能分割上。本文正是从这个概念出发,建立反映科技综合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并对这些测度进行评价。
附:参考文献目录
1、杨广青《产业科技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模型设计及应用》
2、曾祥金《地区科技竞争力的综合评价模型》
3、游光荣,狄承锋《我国地区科技竞争力研究》中国软科学,2000
4、陈光潮,张辉,韩建安《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区域科技竞争力比较》,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编《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4
6、王俊彪《科技基础设施竞争力评价方法研究》
7、王炼《企业科技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8、仵凤清《我国地方科技竞争力测度及提升路径模型的构建与分析》
9、张锦华《用钻石模型构建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探讨》
10、艾国强《我国科技竞争力研究》
11、雷勋平《基于熵权可拓决策模型的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以中部优尔省为例》
12、吴强《基于文献聚合分析的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研究》
13、范柏乃《中国地区科技竞争力的评价体系与实际测度研究》
14、周小柯《中国区域科技竞争力实证研究——基于灰色关联投影模型》
15、韩伟《主成分分析在地区科技竞争力评测中的应用》
毕 业 论 文(设 计)开 题 报 告
2.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手段
一、研究思路
二、文章结构
一、研究背景
二、文献综述
(1)国外学者的研究
(2)国内学者的研究
三、综合评价指标的选取以及解析
四、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实证过程
(1)数据的来源以及数据的预处理
(2)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过程
(3)主成分分析的结果的分析
(4)因子分析的结果的分析
(5)综合评价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三、研究方法
1、文献与数据的收集
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网站(http://www.stats.gov.cn/)、国家数据网站(http://data.stats.gov.cn/)以及《中国统计年鉴》搜集数据,文献在中国知网(http://www.cnki.net/)上收集。
2、指标数据的标准化
多指标合成的综合测评经常碰到的问题就是要对具有不同计量单位的各个指标确定一个比较标准,使各个指标的数据标准化,即同度量化,以便于进行对比和分析。
可供选择的比较标准通常有以下几种:一是最高值,二是最低值,三是特定标准,四是理想值,五是级差(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优尔是平均值,七是标准差。例如,克莱因的评价就使用了最高值为标准,将某项指标数值占该指标最高值的比重作为该项指标的得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人文发展指数则使用了级差为标准,即把某项指标的最高值减去该项指标的数值后再除以该项指标数值的级差;我国国家统计局计算的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则选用了特定标准等。以不同的标准对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科技竞争力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2):http://www.youerw.com/wenxian/lunwen_98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