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物理论文 >

ECO座成型工艺及注射模设计论文+CAD图纸(4)

时间:2016-11-29 10:13来源:毕业论文
3 塑件结构分析 通过对塑件的分析,该塑件外形轮廓比较简单,但是需要采用单分型面的两板模就可以,根据塑件的外形,在相应位置做几个枕位设置来成


 
3  塑件结构分析
通过对塑件的分析,该塑件外形轮廓比较简单,但是需要采用单分型面的两板模就可以,根据塑件的外形,在相应位置做几个枕位设置来成型,成型后用顶针顶出,如图3.1所示。
          图3.1 顶针示意图                               图3.2 型腔示意图
设计模具时应尽量将模具的压力中心放在模具中心上,从而来降低模具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损耗,提高模具寿命。设计成一模四件的模具,即能将模具的压力中心放在中心位置,又提高生产效率,如图3.2所示。
3.1  塑件尺寸精度分析
影响尺寸精度的因素很多。首先是模具的制造精度和模具的磨损程度,其次是塑料收缩率的波动及成型时工艺条件的变化、塑件成型后时效变化和模具结构形状等。因塑件的尺寸精度往往不高,应在保证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低精度等级。
该塑件尺寸精度无特殊要求,所有尺寸均为自由尺寸,选取ABS塑料公差等为4级精度。
3.2  塑件表面质量分析
塑件的表面粗糙度 查GB/T14234—1993 可知,ABS 注射成型时,表面粗糙度的范围在Ra 0.025~1.6 μm之间。而该塑件表面粗糙度无要求,我们取为Ra 1.6。而塑件内部没有较高的表面粗糙度要求。
3.3  塑件的壁厚
塑件的壁厚对塑件的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壁厚过小成型时流动阻力大,大型塑件就难以充满型腔。塑件壁厚的最小尺寸应满足一下几方面要求: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脱模时能够受推出机构的推出力而不变形;能够受装配时的紧固力。查热塑性塑件最小壁厚及推荐壁厚可知, ABS制件最小壁厚为0.8mm,中型塑件推荐壁厚为1mm。
 同一塑件的壁厚应尽可能一致,否则会因冷却或固化速度不同产生附加内应力,使塑件产生翘曲、缩孔、裂纹甚至开裂。塑件局部过厚会出现凹痕,内部会产生气泡。在要求必需有不同壁厚时,不同壁厚的比例不应超过1∶3,且应采用适当的修饰半径以减缓厚薄过渡部分的突然变化。
该塑件是壳体,大概形状为圆台,壁厚均匀,差别不大,ABS最小壁厚是0.8mm,符合最小壁厚要求。
3.4  脱模斜度
 塑件冷却时收缩会使它紧紧包紧型芯或型腔中的凸起部分,因此,为了便于从塑件中抽出型芯或从型腔中脱出塑件,防止脱模时拉伤塑件,在设计时必须塑件内外表面沿脱模方向留有足够的斜度。脱模斜度取决于塑件的形状、壁厚及塑料的收缩率。在不影响塑件的使用前提下,脱模斜度可以取大一些。
在开模后塑件留在型腔内,查表可知ABS的脱模斜度为:型腔:40ˊ~1°20ˊ;型芯:35ˊ~1°。如果开模后塑件留在型腔内时,塑件内表面的脱模斜度应大于塑件外表面的脱模斜度,即以上值反之。在本次设计的塑件中,设ABS的脱模斜度为:型腔:1°,型芯:50ˊ。
3.5  圆角
塑件除了有使用要求的部位要采用尖角外,其它转角处都应用圆角过渡,这样才不会因在转角处应力集中,在受力或冲击震动时发生破裂,甚至在脱模过程中由于成型内应力而开裂,特别是在塑件的内角处。通常,内壁圆角半径应是壁厚额一半,而外壁圆角半径为壁厚的1.5倍,一般圆角不小于0.5㎜。。
塑件各个圆角半径参见塑件零件图。
3.6  孔的设计 
由于需要,本塑件有设置圆柱孔和其他形式的通孔,其结构参数见零件图。由于这些孔结构不是很复杂,可以用机械加工或电火化加工即可。 ECO座成型工艺及注射模设计论文+CAD图纸(4):http://www.youerw.com/wuli/lunwen_515.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