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日本两个经济强国更多的加固研究是在抗震这一方面。经过了大量的研究,得出的结论具体表现在:第一,外粘贴高强材料或运用增设支点加固方法等来加固一些可以通过一定的加固手段来增加构件的受力性能的构件。第二,应当用新材料替换受损构件,当结构构件被严重破坏时。[12]
此外,原苏联在结构加固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工业厂房加固设计构造方面,出版了有结构加固构造图集;日本在结构加固方面也较为系统全面,特别是在混凝土结构裂缝修复方面更为完善,编制了《混凝土裂缝调查及补强加固技术规程》[8];德国和英国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主要表现在混凝土结构缺陷修补、防腐蚀及防水处理技术方面。[14]
1965年美国已经开始研究运用玻璃纤文加固建筑结构;1975年J.A.Holman和J.R.Saucies进行了实验研究,主要研究玻璃碳纤文对受弯构件的加固;1976年,在美国,D.W.Smith和S.K.Solomon等学者对正截面承载力的计算发表了建议,在对钢板混凝土、钢板夹心梁板结构的受弯试验基础上;1982年,在英国R.N,SwamyR.Jones等学者,发现了粘钢梁的受力破坏形态,通过对超筋梁、少筋梁的粘贴钢板加固实验得出;1991年,Saadatmanesh等进行了钢筋混凝土梁加固的探究与实验,主要通过纤文片材加固,并且展开了正截面承载力计算,主要研究对象是包括T形截面在内的规则截面;1999年,在加拿大F.Bucci和F.J. Wecchio对抗震加固进行了研究,主要运用碳纤文片材来加固剪力墙,来提升抗震性能;2003年,在美国,Bruce R.Ellingwood提出了碳纤文混凝土组合结构加固设计方法,此方法能考虑耐久性和荷载。[11] 混凝土板的加固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2):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410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