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既有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外关于货币构成这一领域的研究存在差异。由于欧美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发展较为成熟,金融市场发展较为成熟,而我国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
格利和肖(1960)在研究金融理论中的货币时,较早地提出了有关金融构成的观点。戈德史密斯(1969)研究了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奠定了金融构成理论研究的基础,提出金融理论的职责就在于找出决定一国金融结构,金融工具存量和金融交易流量的主要经济因素,并阐明这些因素怎样通过相互作用而促成金融发展,为此,戈德史密斯从数量方面对金融构成进行定义,并创造了衡量一国金融构成中的八项指标,其中金融相关比率成为最为著名和使用最广泛的指标。45333
谢平(1992)是较早对中国金融资产结构进行实证分析的国内学者。他通过对1978一1991年中国金融资产结构变动状况的分析论文网,说明中国的金融深化进程和金融改革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易纲(1996)指出中国的货币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迅速上升的原因是中国经济在改革转轨时期,由于体制变化产生超常货币需求,从而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李健(2007)列示了90年代初至2007年我国货币构成一系列运行的变化及其影响的分析,并指出我国货币运行的两大特点:一是我国货币总量呈现了J曲线效应,货币总量呈指数型增长并形成了巨额的货币存量;二是我国货币结构呈现X型变化,在现在的货币运行特点下,需要多关注金融风险高度集中和通胀压力巨大的问题,政策调控也更多的注重货币需求。黄武俊, 陈漓高(2010)通过定量研究方法分析了汇改前后基础货币的主要来源及其与基础货币变动的动态关系,结果发现:汇改后净国外资产增量变化成为基础货币增量变化唯一格兰杰因,国内信贷和发行票据作为对冲外汇资产增加、防止基础货币过快增长的手段均已失效,基础货币供应具有内生性,央行已不能通过控制基础货币数量来调控货币供应量。陆艳红(2012)以1985-2011年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为例,分析了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情况,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张靖佳(2013)通过研究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政策,提出了将中国人民银行庞大的外汇储备作为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政策的设想。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关于货币的构成变化研究比较少,国内学者对中国货币构成虽有研究,但仍没有形成系统的结构。 货币构成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http://www.youerw.com/yanjiu/lunwen_46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