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白华文艺美学思想的现代转型及其意义
在现当代美学发展的长河里总有一个名字让我们为之振奋,虽然他只留给了我们一本论文集。一本诗集和一册译文集,但这一切足以让他声名远播,他就是一代美学大师宗白华先生。宗先生以他融汇贯通的中西比较,注重感悟的规律探寻,深入骨髓的生命沉思,雅俗共赏的诗话论文网语言等一系列个性在美学殿堂上独树一帜大放异彩。
宗白华先生的文艺美学思想发端于20世纪初叶,中国新旧文化交替的时代。面对时代的困惑和动荡,他重新复活了中国古代以老庄周易诗画为典范的美学精神,用独有的散步理论对转型时代做出回应。在这样一个人性与文化冲突的时代里,宗先生能把中国传统的艺术精神与西方现代的哲学结合起来,既不彻底否定传统,也不盲目追求西方现代新奇理论,而是以19世纪西方美学为参照,立足于中国传统思想,将中西理论完美的结合起来。他通过中西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反复比较,揭发了中国艺术不同于西方艺术的独特意蕴,由此上升到哲学和宇宙的高度。纵观宗氏美学,他独有的生命本体论,比较的方法论及文化视野的立足点等一系列理论形态上建构的观点都是对其转型时代做出的最强烈的回答。本体论。方法论和立足点正是体现了宗氏美学在转型时代的精髓所在,它对美学史上的影响也是意义深远。而宗氏美学在转型时期究竟是怎么表现的呢?还得在以下三方面详细探究。
一。生命美学“的本体观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是生命的美学,他的美学观处处体现出对宇宙和人生的关怀。沉思和体验。生命“是宗氏美学思想的灵魂,是否表现了生命,展现了生命的内在气韵和格调,是他衡量美,寻找艺术的关键要领。所以他认为,美“所表现的是生命的内核,是生命内部最深层次有生动条理的情调。这正和现代美学展现的生命美做到了很好的衔接。
宗白华在美学散步里谈到艺术的空灵时,认为空明的觉心,容纳着万境,万境浸入人的生命,染上了人的性灵。灵气往来是物象呈现着灵魂生命的时候,是美感诞生的时候。“在论虚与实时认为虚与实的辩证统一,才能完成艺术的表现,形成艺术的美,才能真实的反映有生命的世界。“在谈及审美时,就要求客观的物象要表现生命,展现生命的节奏,生命的旋律和生命的和谐。这样的艺术才叫有生命的艺术。无论是中国的字,中国的画,还是中国的音乐和舞蹈,都如一汪清泉引领我们走进生命之流,在万千世界里把握生命节奏的波澜起伏。宗先生评判事物的美与丑,都以其是否表现了生命为尺度去衡量。这种以生命为本体的基调,使得宗先生能在美学界永久不衰。
宗白华先生执着地感悟着生命,对万事万物有敏锐的嗅觉,加上传统文化的熏陶以及个人性情的舒展才成就了如此的一切。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就是展示生命的文化。宇宙中一切生生不息的事物伴随着日出日落,春去秋来,草木枯荣等自然现象运转,从而积淀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无论世事如何变幻,生命总是不变的,生命也总是传统文化关注最为长久的东西,生命和传统文化是一脉相承。宗白华便在这种传统文化熏陶下成长,幼年对自然山水发乎自然的酷爱,一种罗曼蒂克的遥远的情思引着我在森林里,落日的晚霞里,远寺的钟声里有所追寻,一种无名的隔世的相思,鼓荡着一股心神不安的情调……“十三四岁的时候,小小的心里已经筑起一个自己的世界……有自己奇异的梦和情感。直到后来纯真的刻骨的爱和自然的深静的美在我的生命情绪中结成一个长期的微妙的音奏,伴着月光的凝思和黄昏的远想“。微妙的心和那遥远的自然,和那茫茫的广大的人类,打通了一道地下的深沉的神秘的暗道,在绝对的静寂里获得自然人生最亲密的接触“。宗先生这种禀赋的性情和传统文化的影响造就了日后美学研究中深切的沉思。
随着时代的变迁,20世纪二三十年代西方生命哲学传入,使得所有的哲学家和艺术家都倡导艺术和文学要有生命力,必须展现生命力。一贯对生命“有体悟的宗先生便在这场活动里成为了领军人物,中西融合,以中为主的生命哲学就成了宗白华先生进行研究和探讨的砝码。他以自己对万物敏锐的观察和与生俱来的对生命的感悟和把握,把西方生命哲学淋漓尽致的融化在自己的理论当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宗氏美学理论。你可以说他的著作太零碎,太闲散,甚至没有逻辑,但是你不能说他的著作没有生命,没有生机。正是有了生命“的贯穿,才使得宗氏理论犹如一个有机的整体,存在着一股强大的潜在逻辑。一切有机生命皆凭借物质扶摇而入于精神的美。大自然中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活力,推动无生界以入于有机界,从有机界以至于最高的生命。理性。情绪。感受。这个活力是一切生命的源泉,也是一切美“的源泉。生命本体论强调的生生不息“是一种意义和价值,正是善“的体现;而它又是充满节奏和韵律的,意味着美“。美善的结合正是宗氏生命本体论的统一,与现代转型保持一致。自然万物无不在活动“之中,无不在精神“之中,无不在生命“之中。宇宙的生命本体在本质上是不可言说的,用抽象的语言把握不了活生生的生命本体,那么宗白华先生就用散步式的语言展现生命“,这无不是诠释生命本体的一种最好的方法。
二。中西比较“的方法论
宗白华先生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派美学家“,他的美学是融贯中西的比较美学。他通过对中西美学。艺术精神的比较,从而发挥出中国古典美学的深刻内涵,揭示出中西艺术不同的文化特征。宗先生的美学比较不是只停留在对中西美学理论进行重新组装。简单嫁接和生搬硬套的简单层面上,他能随意自然而娴熟贴切的将这一方法运用得流畅自如,正如一些学者评价宗先生美学不是抄的,不是东拼西凑的,不是改头换面的西方美学,而是中国自己的美学“。纵观宗先生的美学,以19世纪西方美学为参照,立足于中国传统思想,以生命“为核心对中国古典美学进行研究。在转型的五四时期,某些激进的人们,出于反封建的美好愿望,对中国传统文化(诗歌。戏剧等)全面加以否定,主张利用西方的艺术方法代替中国传统的艺术。他们忽略了艺术文化的特殊性,最终造成了艺术的空洞和无味。但宗白华先生摒弃了这些不正确的做法,换取世界文化多元并存。和谐发展,展开平等的中西对话,深入跨文化研究。在美学散步里的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中,谈到中西画所变现的境界层“根本不同:一为写实的,一为虚灵的;一为物我对立的,一为物我浑融的。中国画以书法为骨干,以诗境为灵魂,诗。书。画同属于一境层。西画以建筑空间为间架,以雕塑人体为对象,建筑。雕刻。油画同属于一境层。超以象外,得其环中“这是中国画宋元之后的趋向。然而形似逼真与色彩浓丽,却正是西洋油画的特点。在介绍两本关于中国画学的书并论中国绘画一文中,将中西美学思想中对生命本体的不同理解对照起来,不轻忽个性风格又求得美学上最普遍的原理。宗先生这样的比较对片面极端的虚无主义进行有力的纠正,求得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照。
宗先生中西美学比较总结起来在诗与画的关系,审美理论等方面,还有对中西美学理论在艺术表现上的差异进行比较,特别是对空间意识的审美研究上颇为建树。中国是高远。深远。平远,用俯仰往还的视线,抚摸之,眷恋之,一视同仁,处处流连。而西方则是用透视法从一固定角度把握一远“。如此巨大的差异是为什么呢?西方人对这无穷空间的态度是追寻的。控制的。冒险的。探索的。近代无线电。飞机都是表现这控制无限空间的欲望。而结果是彷徨不安,欲海难填。中国人对于这无尽空间的态度却是如古诗所说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宗先生还试图从哲学上去寻找两种不同审美空间意识的根源。中国人审美意识深深植根于传统文化易经的宇宙观:阴阳二气化万物,万物都来自天地二气,天地合一,生命与万物达到浑融的境界。而西方哲学总是将主客观。人与物相对立而言,所以他们的空间意识就是在对立的基础上产生的。就中西绘画所表现的境界上,宗先生也有自己的见解:中国画在静观寂照中,求返于自己深心的心灵节奏,以体合宇宙内部的生命节奏;西洋画则在光彩明暗及颜色的鲜艳流丽构成画境之气韵生动。宗先生以诗画和空间意识上入手进行中西比较,为后世研究美学树立了很好的楷模。
宗白华从小就接受了浓厚的中国文化的熏陶,后来游历海外,这一切都很好的促进了宗先生对中西文化的深入了解,为以后中西文化的融汇贯通,立足本民族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中西文化,既不一味追求西方,也不保守传统,而是将两者紧密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宗氏美学理论。朱光潜先生曾经说过:不通一艺莫谈艺,实践实感是真知“。宗先生感悟生命,研究美学,正是良好的艺术感悟给了他飞翔的翅膀。
宗先生中西比较的方法论给后世带来了很大的启迪,但探究宗氏美学更深层iii次里却总能发现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中国传统文化上面。虽然宗先生引用西方理论,学贯中西,但一切都是为了探寻中国古典美学的内在规律,将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对本民族文化做创造性的传世,继续完善本民族文化。宗先生就是在这不经意间将传统和现代做出了有力的承接,他的中西式贯通解读中国传统文化总是那样经久不衰,让人回味无穷。
三。文化视野“的立足点
详细解读宗白华先生的作品,他对人类历史和文明的关注,从中发现美,探寻美的足迹,揭示生命的真谛;他对传统文化的熟悉,喜爱艺术,对传统的诗歌。音乐。绘画和戏剧等的强烈关注,发现美学精神;他学贯中西,对西方文化的了解,从中西音乐。绘画和戏剧的比较里提出了美学精神。他的立足点文化艺术,难怪李泽厚先生在宗白华美学散步序里说到:宗先生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些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例如充满人情味的中国艺术中的空间意识,关于音乐。书法是中国艺术的灵魂,关于中西艺术的多次对比等等。“来源宗先生就是在这一系列的基础上对美进行关照,深入其中,发现内在的规律。
在宗白华先生看来,美学是一种切入生命精神的动感“美学。所以在他的文章中处处渗透着对宇宙生命的感悟和体验,对本土生命文化的理解。在看了罗丹雕刻以后一文中,他将中国的道气与柏格森的生命哲学相结合,将空间与生命打通,最终落脚到中国文化审美的生命精神上。他谈及文化,谈及美学问题,都要深入到文化的民族精髓中去解释。这些在他谈空间意识。意境理论和诗画关系等问题中非常明了。在中国诗画中所表现的空间意识。中西画法所表现的空间意识和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里明确的划分了中西艺术在空间上的差别:西方是向着无尽的宇宙作无止境的奋勉,而中国是饮吸无穷于自我之中。这深层的文化根源就是前文所提到的,西方将心与物,主客观相对立,而中国则是物我相融,天人合一。这样,由于深入到中西文化的深渊处进行思考,对中国传统艺术进行领悟,关注历史,关注文明,使得美学承接上了宽厚的文化大统,又能挥洒自家风范,由古典顺利的转入现代。
宗先生对历史。文化和生命的关注,并不是凭借主观认为和自我想象,而是对实践实物的深刻感悟。他的论文联系大量诗歌。绘画。音乐。雕刻。书法等实际创作来论述美学问题。宗先生酷爱诗歌创作,还游遍世界各地参观各种雕刻。建筑。绘画。风景以及一切具有审美价值的东西。略谈敦煌艺术的意义与价值让我们感受到了敦煌艺术所体现出来的那种腾飞向上的时代精神,可以让我们从一粒沙中窥见一个世界,一朵花中欣赏一个天国“了。戏曲在文艺上的地位让我们再一次关注传统戏曲,了解到戏曲的艺术是融合抒情文学和叙事文学而加之新组织的,他是文艺中最高的制作“。看了罗丹雕刻以后我们仿佛徜徉于罗浮艺术之宫。宗白华先生正是立足于必生对诗歌。绘画。雕刻。建筑。舞蹈等的摩挲与研究,才能创造出一篇篇见解独到的美学奇文和一条条发人深思的美学规律。
相比凭空的摸索理论,进入实物,从实物里探寻规律更为有价值,这是宗白华先生独到的追求。美学研究不能脱离艺术,不能脱离艺术的创造与欣赏,不能脱离看和听“。只有看得多,听得多,耳濡目染于自然美景与文化艺术品之中才能发现美,才能感悟出美的真谛。所以宗先生一再强调,搞美学研究,一定要去考察工艺美术品和出土文物,只有亲历了它,才能发现它。历史就像一条长河,我们只有真实的触摸到每一朵浪花,才能探索真正的文明,才能了解整个民族本身的文化,这是宗先生为我们研究美学开辟的一条捷径“。任何规律的探寻都离不开实物本身,宗先生立足于人类历史。文明和传统文化,走出了一条自己的道路。
处于转型时代的宗白华先生以自己独特而非凡的艺术气质,学贯中西的渊博知识,对中国艺术深刻的体验和对传统文化的精准把握,使他在美学世界里形成了以体现生命意识的中国意境理论为核心,对传统意境的现代诠释,走出了一条立足于文化和文明,以生命论为落脚点,通过中西比较方法论的现代美学新路程,为转型时代的中国新美学指明了道路。
宗白华文艺美学思想的现代转型及其意义
宗白华文艺美學思想的现代转型及其意义【5157字】:http://www.youerw.com/yishu/lunwen_179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