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不稳致颈性眩晕的临床干预及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
[摘要]目的:对收治的45例颈性眩晕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3月医院诊治的45例颈性眩晕患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入选患者均给予中西医结合护理,包括情志护理。饮食调护。功能锻炼及行为干预等,分析中西医结合论文网护理在颈椎不稳定致颈性眩晕患者中的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经过为期一个疗程治疗,总体治疗有效率达88。89百分号,颈椎位移。角位移和椎管矢量面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正确的护理及行为干预是提高和巩固疗效。减少该病复发的有效措施。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6)17-0067-02
[Abstract]Objective:Tosummarizethenursingof45cervicalvertigopatient。Method:FromMay2013toMarch2014,45cervicalvertigopatientstohospitalfortreatmentwereanalyzed,patientsweregivenintegrativecare,suchasemotionalcare,nursingdiet,exerciseandbehavioralintervention。Thenursingeffectofintegrativecareincervicalvertigocausedbycervicalinstabilitywasanalyzed。Result:Patientsafteraperiodofacourseoftreatment,overalltreatmentefficiencywas88。89百分号,cervicaldisplacement,angulardisplacementandspinalvectorsurfaceaftertreatmentwereimprovedmorecomparedwithbeforetreatment(P<0。05)。Conclusion:Timelyandpropercareandbehavioralinterventionscanenhanceandconsolidatetheefficacyandreducerecurrenceofthediseaseandeffectivemeasures。
[Keywords]Cervicalinstability;Cervicalvertigo;Behavioralintervention;Nursing
First-author’saddress:Guangxi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AffiliatedRuikangHospital,Nanning530011,China
doi:10。14033/j。cnki。cfmr。2016。17。035
颈性眩晕是因颈椎退行性改变或外伤使脊椎内外平衡失调而引起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受累症状:头痛,眩晕,枕部或前额钝痛,颈肩痛,耳鸣,视物模糊,或伴有恶心,一过性血压异常和心动过速等症状。与神经内科。心血管内科的一些疾病症状相似,故常被误诊,得不到正确的治疗;且病情易反复。其发病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明确,近年来有学者研究认为,与颈椎不稳定相关[1-2]。笔者所在科2013年5月-2014年3月收治该病45例,经系统的治疗。中西医结合护理及行为干预等,取得了满意疗效。现结合临床对此45例颈性眩晕患者的护理进行总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5例,34例由骨科门诊收入住院,11例由其他科室转入,其中女30例,男15例,年龄31~60岁,平均41。5岁。病程1~10年,本组全部病例均以眩晕,颈部不适。头疼。僵硬及活动受限为主要症状,其中伴头颈部沉重感16例,伴耳鸣。视物模糊6例,伴恶心。头皮发麻11例,伴血压异常。心律不齐。心烦。失眠8例。所有病例在头部摆动。颈部旋转。劳累等诱因下症状复发或加重。X线片检查颈椎过伸过屈侧位片所示均符合颈椎不稳的诊断。其中不稳节段C3~4节段8例,C4~5节段17例,C5~6节段15例,两个节段以上不稳5例。水平位移3。6~5。8mm,角位移11°~20°。合并椎管狭窄6例。所有病例MRA未见椎动脉明显梗阻及压迫;排除心脑血管等其他系统脏器病理改变。
1。2治疗方法
进行系统的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口服或静脉注射消炎镇痛。活血化淤的药物,发作期佩戴颈托制动,座位或卧位颈椎牵引,本院制剂中药烫熨疗法,艾箱灸,手法治疗,颈部肌群自主功能锻炼,行为干预等。治疗以10d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及X线片结果。
1。3护理方法
1。3。1应急处理眩晕是此证的主要临床症状。发作时视物旋转,伴有恶心。呕吐。耳鸣。恐惧等症状。应给予应急处理。立即予患者平卧休息,头部制动;病房环境应安静,避免声光刺激;指导患者缓慢深呼吸,全身放松。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生命征,眩晕的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多数患者的症状能得到缓解。
1。3。2加强情志疏导颈性眩晕的患者往往有情绪的不稳定。容易出现急躁。易怒。紧张。情绪不稳定。思虑过重等症状。因此,情志的疏导尤为重要。利用各种机会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引导将其内心的烦恼和痛苦,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不愉快倾述出来。在患者情绪不稳定时,避免任何方面的不良刺激。并教会患者掌握深呼吸等放松技巧,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1。3。3颈椎牵引颈椎牵引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颈性眩晕患者对颈椎牵引治疗反应较敏感,一般采用小重量牵引。小重量牵引能够使寰枢关节处于中立位,缓解肌肉痉挛和疼痛,使扭曲于横突间的椎动脉得以伸张,减轻局部炎性水肿。一般采取坐位牵引,每次20~30min,每天1~2次;症状较重,不便下床的患者采取卧位牵引。要特别注意牵引重量及角度。牵引重量要轻,可以从1kg开始,逐渐增加;以牵引治疗的时段内患者无明显不适,可以耐受为准,最大不超过5kg。牵引角度一般要求颈部前屈10°~15°。牵引过程中如出现任何的不良反应;如头晕加重。恶心。心悸。应停止牵引,平卧休息。
1。3。4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中医强调动静结合。功能锻炼可使气血充盈,经络通畅,肌肉韧带强健。通过长期的临床应用设计出一组专用于颈椎失稳患者的早期颈肩部肌肉锻炼操,删除了其他操中颈椎关节的旋转屈伸动作,加强了颈部及周围肌肉的收缩伸展运动。通过指导患者进行颈肩部肌肉收缩及舒展牵拉的功能锻炼,提高了颈部肌肉及韧带的力量及韧性,达到恢复颈椎内外平衡的目的。锻炼时间于患者眩晕症状得到控制后开始,运动强度以不加重症状为标准。此操避免了颈椎的过度活动而带来的副作用,具有优越的近期及远期疗效[3-4]。
1。3。5行为干预
1。3。5。1正确的睡姿及合适的枕头正确的卧位及卧具是防止颈椎病加重和复发的重要内容。枕头软硬的适宜。合适的高度。正确的衬托位置都要重视。仰卧时,建议枕头高度与自己的竖拳高度相近(8~10cm);侧卧位时,枕头高度与自己一侧肩宽度相近。使用时枕头时应置于颈肩后部,一定要托住颈曲部及肩部,这样才能使颈后肌肉呈松弛状态,有利于疲劳消除。
1。3。5。2保持正确的坐。卧。立。行及劳动姿势(1)首先在坐姿上要保持自然的端坐位,头部保持略微前倾。(2)长期伏案工作者,应尽早调整坐椅与工作台的相互关系,确保工作时的体态,尽量减少低头工作时间。凡低头工作1h左右,应做几次挺胸后仰头动作及活动肩部关节。(3)长时间阅读及描图绘图者,最好运用30°~45°的斜形阅读架,使颈肩胸部保持正常生理曲度。(4)长时间使用电脑工作的,可适当抬高显示屏的高度,使头部在注视显示屏时处于微微上抬的姿势。
1。3。5。3避免引起颈性眩晕的各种诱发因素(1)避免突然的颈部旋转动作。改变体位时应尽量做到三慢“,即转头。抬头慢;坐下。站起慢;起床。翻身慢。(2)避免过度持久地低头或仰头;避免睡眠时枕头过高。避免躺在沙发扶手上或半躺半坐看电视看书。避免坐车时头依在椅背上睡觉。(3)注意颈肩部的保暖,避免用风扇。空调直吹;避免过度负重劳动[5]。
1。4疗效评价标准
评价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恢复工作或正常生活,X线片颈椎动力性侧位片提示椎节水平位移小于3。0mm和/或角位移小于11°;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偶有头晕。颈部不适感,休息后可消失者,X线片没有显著改变;无效:症状无明显变化者,X线片表现均没有显著改善。总体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
1。5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PEMS3。1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经1个疗程的治疗和护理干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治愈17例。好转23例,总体治疗有效率达88。89百分号。其中5例治疗无效患者,加强1个疗程治疗后,症状改善;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片结果,发现患者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颈椎的水平位移较治疗前减少。角位移减少。椎管矢状径增加(P<0。05),见表1。
3讨论
本次临床调查中,所有患者经过1个疗程治疗后,临床症状减轻,治疗后总体有效率达到88。89百分号,同时患者颈椎位移及角位移均得到控制,颈椎稳定性增强,有助于减轻患者眩晕症状。同时,患者X线片结果提示,颈椎矢量面面积增大,提示脑部血供增加,同样有助患者稳定病情。
本文的颈性眩晕患者在接受中医消炎止痛。活血化瘀。正骨手法。制动治疗的同时,充分发挥中医护理的特色和优势,进行规范的有针对性的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充分发挥热敷和牵引的综合作用;并通过行为干预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正确的坐。卧。立。行及劳动工作姿势,避免因长期低头而引起的持续颈部肌肉劳损,使颈椎静力平衡和动力平衡失调得到有效缓解,椎动脉痉挛和受压得以解除,恢复椎-基体动脉供血状态;再通过指导患者进行颈肩部肌肉收缩及舒展牵拉的功能锻炼,提高了颈部肌肉及韧带的力量及韧性。从而增强颈椎的稳定性,有效地缓解了颈性眩晕的症状,减少了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了颈性眩晕的复发。
综上所述,及时。正确的护理及行为干预是提高和巩固疗效。减少该病复发的有效措施。
颈椎不稳致颈性眩晕的临床干预及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
颈椎不稳致颈性眩晕的临床干预及中西医结合护理研究【3070字】: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696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