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抑郁状况的改善情况。方法74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7例。其中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强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后HAMD评分和BI评分分论文网别为(14。26±2。68)分。(71。06±10。68)分,对照组护理后HAMD评分和BI评分分别为(19。86±3。55)分。(51。26±10。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其抑郁症状,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对医院于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分析,相关资料整理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抽取本院2011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74例,对患者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纳入标准:①符合脑卒中临床诊断标准;②符合抑郁症的临床诊断标准;③无严重心肺功能障碍;④了解并自愿加入本组研究。排除标准:①精神疾病史;②未完成治疗周期;③复发性脑卒中患者。将本组74例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7例患者中,男21例,女16例,年龄为43~74岁,平均年龄为(59。61±3。05)岁,对照组37例患者中,男23例,女14例,年龄为45~73岁,平均年龄为(58。22±3。17)岁。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即针对患者的原发疾病的发展情况,取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并加强用药观察,了解其是否不良用药情况,并行针对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行心理护理干预。
1。3观察指标①采用HAMD评分标准对患者抑郁状况进行评价;②采用BI相关评分标准评价日常活动能力。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表1中相关数据,观察组护理后HAMD评分和BI评分分别为(14。26±2。68)分。(71。06±10。68)分,对照组护理后HAMD评分和BI评分分别为(19。86±3。55)分。(51。26±10。05)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护理后两组患者临床观察指标比较(x-±s,分)
组别例数HAMD评分BI评分
观察组3714。26±2。68a71。06±10。68a
对照组3719。86±3。5551。26±10。05
t4。965。18
P<0。05<0。05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3讨论
相关研究表明,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具有致死率高。复发率高等特点[1]。受到原发疾病以及不良预后情况影响,很多患者可能出现抑郁的现象,该症状会严重影响脑卒中的临床治疗,还可能出现死亡的现象。针对该现象,作者认为必须加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促使其以乐观的心态配合临床治疗。
3。1主动与患者沟通患者入院治疗期间,受到原发疾病和陌生环境的影响,可能导致其出现紧张。焦虑。恐惧等消极心理[2]。对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以及影响因素,再进行针对性护理。护理期间可以通过向其介绍医院环境。自我介绍等方式,增加其对医院周围环境的了解,缓解其消极心理。
3。2认真倾听患者的诉求脑卒中疾病具有发病中的特点,且该疾病的致死率极高,临床治疗期间,很多患者可能担心治疗期间出现不良预后,容易产生抑郁。焦虑的心理。当患者主诉不适症状时,护理人员应耐心倾听其诉求,尽量站在患者的角度进行安抚。
3。3残疾后的心理护理当患者出现残疾症状后,可能会出现绝望的心理,部分患者还会因此放弃治疗。此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其心理状况的观察,指导患者自己进行简单的活动,并肯定其行为,该方式能够满足患者的成就感[3]。同时,加强对患者家属的护理,嘱咐其多入院陪伴患者,耐心劝导并辅助患者进行功能训练,促使其以乐观的心态进行早期康复训练,对提高其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加强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其消极心理,提高其预后治疗质量,值得推广使用。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
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心理护理探讨【1370字】:http://www.youerw.com/yixue/lunwen_170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