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国外方面 国外交通系统可靠性研究主要体现在路网方面,源]自{优尔^*论\文}网·www.youerw.com/ 并集中在3个方面:连通可靠性、行程时间可靠性和容量可靠性。行程时间可靠性是指对于给定的起终点之间,出行者能在规定时间内顺利完成出行的概率。目前,国外在本领域进行的一些研究,大多数是围绕网络的连通性进行的,对行程时间可靠性的研究相对较少。 Abkowitz 对San Francisco BayAiea 地区进行调查,研究可靠性对通勤者出发时刻选择的影响。他认为可靠性对通勤者的出发时刻选择有重大影响。此时只是出行时间可靠性的雏形时期,描述的是一种可靠程度。20 世纪 80 年代 fidaY 提出了可靠性在交通工程中的应用和有关的概念之后,逐步形成了路网可靠性的相关指标和技术,行程时间可靠性才逐步发展完善起 来。 Asakura&Kashiwadani 提出以行程时间波动性反映道路交通网络可靠性,即行程时间可靠度,讨论 OD间交通在一定的路网交通需求水平下在特定时间间隔内能够成功到达的概率。该方法定义行程时间可靠度函数为阻塞状态运行时间与畅通状态运行Asakura 采用随机用户平衡模型,研究在路网失效时,随日常交通需求随机变化的路网运行性能,又进一步采用多用户的随机用户平衡模型求解路网的流量,作为评价行程时间可靠性的基础。 Bell和Cassir利用灵敏度分析的方法分析日常交通量变化下的行程时间可靠性问题,采用 Logit 随机加载模型的随机用户平衡分配模型估计路段交通量,证实了行程时间可靠性可有效分析路网维持日常运营状态时其运营服务质量的稳定性。 美国的 Yang 认为行程时间可靠性和通行能力可靠性密切相关,并提出基于两种可靠度统筹考虑的二维图示可靠性分析方法。该方法考虑行程时间和交通需求等可靠性因素之间的互动关系,经模型仿真模拟分析行程时间阈限值和交通需求阈限值标定下的可靠度等高轮廓线,进行各种行程时间和交通需求条件下行程时间和通行能力可靠度的预测评估,从而达到行程时间和通行能力可靠的整体化研究目的。它不仅适应较为宽泛交通流状态下的可靠性分析,更为重要的是将可靠性设计思想引入路网设计。 国外的这些研究成果大多通过建立仿真程序实现,研究过程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所需数据多由智能系统提供,这在国内智能系统不发达的情况难于实现。而且国外道路交通环境与我国有很大差异,这些成果在应用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讨论。 高铁枢纽接驳体系出行时间可靠性研究(3):http://www.youerw.com/zidonghua/lunwen_65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