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范文 >

无毒国美誉是哪个年代

时间:2023-04-05 09:20来源:优尔论文
无毒国美誉是哪个年代。二十世纪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中国获得“无毒国”美誉近三十年。

二十世纪( ),中国获得“无毒国”美誉近三十年。

无毒国美誉是哪个年代标准答案:。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

为从严惩治毒品犯罪,我国刑法对其配置了死刑,实践中毒品犯罪适用死刑的数量和比例较高,但通过分析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现状,可以发现其存在死刑适用标准模糊的问题。此外,运输毒品行为更多的是一个辅助性行为,对其没有配置死刑的必要。现有的毒品犯罪立法未区分毒品犯罪的危害和毒品滥用的危害,对毒品犯罪适用死刑不符合等价性、必要性标准。毒品犯罪作为非暴力性犯罪,对其配置死刑不合理,但有其现实原因、历史原因、观念原因,其立法规定和实践适用体现出刑罚民粹主义的影响。为此,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制度保障与观念引导,加强民众参与,信息公开,让民众正确认识毒品犯罪危害和死刑的作用,为毒品犯罪的死刑制度改革奠定民意基础。

  关键词:民粹主义;死刑;毒品犯罪;运输毒品罪

  民意在死刑存废问题研究中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尽管民意的支持与否不是死刑废除的必要条件,但民意的趋向是刑罚决策者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死刑存废之争触及到法律理性与民众情感的矛盾,民众对死刑有认识误区,由此形成的刑罚民粹主义是死刑废除道路上的一道障碍。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具有刑罚民粹主义的色彩,但民粹主义并非是绝对非理性的,通过对民粹的正确疏导,能够为死刑制度改革提供观念上的引导,并助推死刑制度的变革与完善。无毒国美誉是哪个年代标准答案:。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

  一、刑罚民粹主义影响下的毒品犯罪死刑现状

  (一)立法现状

  1979年《刑法》对毒品犯罪的关注不够,仅规定了制造、贩卖、运输毒品罪和走私毒品罪,对毒品犯罪注重经济制裁。其中前者最高法定刑为15年有期徒刑,后者最高为10年有期徒刑。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社会治安形势急剧变化,犯罪呈现爆发态势,我国由此步入“严打”时期。1997年《刑法》对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均设置了死刑。第347条对毒品数量进行了规定,不仅确定了一定数量的毒品可以判处死刑,而且明确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犯罪行为不论数量多少都要追究刑事责任;第357条规定毒品数量不以纯度折算;第356条还规定了要对毒品再犯予以从重处罚。

  将1979年与1997年的立法进行对比可以看出,毒品犯罪的立法多少带有刑罚民粹主义色彩,不仅扩大了毒品犯罪的罪名范围,规定了较低的入罪门槛,有关数量与再犯的规定体现了对毒品犯罪的特别看待。立法者过于关注犯罪的态势,加上长期无毒国思想的浸淫,并未考虑毒品犯罪的本质,因而将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行为放置于同一个条文中,均配置死刑,而不考虑四种行为之间的危害性差异,使毒品犯罪在司法实践中成为死刑适用率较高的一类犯罪。无毒国美誉是哪个年代标准答案:。50年代初到70年代末

  《刑法》第48条对死刑适用进行了严格限制,毒品犯罪是否属于最严重的犯罪,较低数量的毒品犯罪是否达到了罪行极其严重的程度,这是不无疑问的,在此情况下对其配置死刑有违反罪刑均衡的嫌疑。此外,毒品数量不以纯度折算,会出现毒品纯度较低但数量较大可能判处死刑的情形,而纯度较高数量较小却可能不会判处死刑的情况,导致出现二者的危害性差异不明显,量刑上却有质的差异的困境。

  (二)司法现状 无毒国美誉是哪个年代:http://www.youerw.com/fanwen/lunwen_156433.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