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邻避概述以及案例分析
(一)案例概要
2014年3月30日上午,广东省茂名市区的民众因为市政府试图在该地开发芳烃项目,而在市委门前进行游行抗议,甚至在当晚一部分闹事者出现了打砸行为,破坏了当地公共设施,对社会治安造成了恶劣影响。 次日茂名市人民政府发布了一份告全体市民书,政府发言人称,PX项目还处于知识普及的阶段,是否上马还要了解民意之后再做出决定,承诺如果大多数群众反对PX项目的实施,那茂名市政府将不会建设这个项目。
(二)案例总结
茂名PX事件可以说是一个十分典型的由于邻避效应而引发,并最终发展成群体性事件的案例。邻避效应,指的是居民或者当地的单位因为担心一些设施会对周围的环境和自己的身体健康以及资产的价值造成不利的影响,而引起人们的不满情绪。 虽然邻避效应能在社会中带来些许的积极作用,但是如果处理不当,将会造成很多不利影响。结合案例,可以发现尽管在此次茂名市民游行抗议发生之前,当地市政府已经通过主流媒体宣传和开办科普讲座等方式对PX项目进行了大规模的铺垫,但仍无法有效阻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可见邻避效应的消除并不是由通过简单的事前宣传就可以解决的,需要的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各方力量在事前、事中以及事后的通力合作和互相支持。
二、结合案例分析邻避产生原因
邻避效应产生的原因可以主要归结为缺乏相关知识造成的信息不对称,公平性问题,缺乏对政府的信任
(一)对政府的信任缺失论文网
2009年至2012年,茂名曾爆发过严重的官场贪腐窝案。 频繁发生的官员腐败现象,使人民对政府逐渐失去信任,因此一旦政府要开展什么项目,即使不是PX项目,人们也会先入为主地认为这是政府与相关企业暗中交易的结果而强烈反对。此外茂名市政府也并没有意识到塑造政府清廉形象的重要性,没有做足事前准备,也并未考虑市民的接受度,便大张旗鼓地开展各种宣传活动,使市民的不安扩散到最大程度,认为PX项目即将上马,成为政府的又一次背信行为,因此必须尽快采取行动,阻止项目的进行。
(二)信息不对称
大多数居民担心PX项目的建设可能对自己身体健康造成威胁,但实际上对二甲苯,在化工生产中是重要的原料之一。除此之外,对二甲苯在药物中间体的合成,有机合成上也有十分广泛的应用。而在很多西方国家,对二甲苯都不属于“危险化学品”。尽管欧盟把它列为“有害品”,但值得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在欧盟的规定中是有“过量”二字。一项面向公众的调查显示,对于PX,三分之一的受访者表示“不了解”;超过半数的受访者则表示 “知道一些,听说对环境有害”,这说明大部分人还是对PX存在偏见。 茂名事件中,由于大多数市民缺乏对PX项目的起码了解,再加上茂名政府在处理谣言时采取的屏蔽和删除信息的措施,极易造成群众的恐慌,并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进行恶意煽动市民在市区进行打砸抢烧、散播谣言等犯罪行为。
(三)公平性问题
群体冲突论认为不同的利益群体构成构成了我们生存的社会,而各个不同群体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势必要与其他价值观不同群体发生矛盾,并由此引发各种社会问题。 尽管大部分当地居民都知道这些邻避设施可能会对整个社会带来很大的利益,但是他们不能理解为什么这个设施要建在自家门口而不是别的地方。虽然作为公共设施的一般邻避设施因为能给整个社会或者一定区域的居民带来很大的便利才会建设,但是这个建设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例如,污染了空气,污染了水资源等。对于相对于其他人更加靠近邻避性设施的人来说,他们是这种污染性成本的主要承担者,甚至在某些特殊时刻,他们所要承受的成本还会大大超过他们从邻避设施中获得的收益,因此大部分的人都可能甚至必然会产生不公平感,从PX项目临近地区的小区居民或者学生家长的角度上来看,相比较该项目所带来经济上的巨大收入或科技上的巨大便利而言,PX可能给自己的家中亲属好友带来的身体上的危害更使他们在意。既然由邻避设施所带来的好处是全体居民共享的,那为什么要他们独自承担背后的风险呢?一旦意识到这一现象,市民的不公平感就会更加强烈,反抗的行为也就更加激烈。 邻避原因及对策探析(2):http://www.youerw.com/faxue/lunwen_197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