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4)

时间:2018-03-05 16:23来源:毕业论文
持社会比较论的学者从相对的含义出发,给出了更全面的考虑,他们认为相对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即与个体过去的收入比较,第二种即与其他个体的收入进行


持社会比较论的学者从“相对”的含义出发,给出了更全面的考虑,他们认为相对有两种含义,第一种即与个体过去的收入比较,第二种即与其他个体的收入进行比较。相对收入为什么会影响个体的幸福感呢?一方面,与过去相比,收入的提升,会带来或多或少的愉悦感,从而提升幸福水平。然而,当个体将收入与其他个体的收入进行对比时,如果发现自己相对收入位置没有改变,甚至发生了下降,比越来越多的个体收入低时,会产生心理失衡,产生消极情绪。换言之,即使个体的收入提升了,但是如果个体的在社会中的相对收入地位没有改变,此种收入的提升对幸福感提升很小。其他个体的收入越高,个体的相对收入越低,个体幸福感就越低 。剥夺感理论,剥夺感即个体将自身的某种情况与别人相比时,发现自己处于相对较低的地位时产生的消极情感。就相对收入来说,受相对剥夺感影响主要是低收入群体,中等收入群体和高收入群体受相对剥夺感的影响较小 。
此外,一些学者研究发现,相对收入较低,即当个体与高收入者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时,会对个体的幸福感产生正向的影响。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是隧道效应理论。正向隧道效应理论认为,一定的程度的收入差距,能够带来较为良好的预期经济收入,激励个体更加努力的工作与奋斗,导致个体潜在幸福感的提高 。王鹏认为,收入差距对幸福感的影响并不总是呈现出正效应,当收入差距过大时,收入差距将导致居民幸福感的下降,因为这种收入差距已经超越了个体的忍耐程度。只有一定范围内的收入差距才会提升个体对未来的收入的判断,进而提升个体潜在幸福感。王鹏认为这个临界点就是基尼系数为0.4的时候 。
2.2收入与幸福感相关实证研究
英国著名的功利主义哲学家Bentham,是较早研究幸福感的学者。他认为提升个体的幸福感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目的 。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几乎都相信提升收入可以提升主观幸福感。直到Easterlin提出“幸福悖论”。 Easterlin “幸福悖论”的提出,启发学者们重新思考收入对幸福感影响,相对收入,即收入差距渐渐走进学者们的视野。
就国外学者的研究而言,Easterlin比较有代表性,他在一系列文章中都表示主观幸福感受制于相对收入而不是绝对收入,Easterlin认为相对收入较之于绝对收入,对个体的主观幸福感的影响更大。主观幸福感随着个体自身收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随着周围环境中他人收入水平的提高而反向变化 。鉴于中外间存在的巨大的国情、文化、价值观等差异,本文对国外学者的研究不做过多的回顾,将以回顾国内学者的研究为主。 收入差距对城乡居民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证研究(4):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0537.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