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趋平:传统零售业存在这样的情况,相对于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居民就算有消费能力,也几乎无法买到与前者等价或等质的商品。但有了电子商务这样一个平等的交易平台,就能化解前述存在的问题。
物流超荷:平日里网购只是一个消费平台,但“双十一”在电商的造势下,正面的确带动了消费,但也不可避免存在弊端,这样集中性的“疯买”,线上造成了网络的超负荷,线下则造成物流工作量的猛增,使得爆仓持续了半个多月。
2、研究意义
这个由网络衍生出来的带有自嘲意的节日,被冠以的意义已从最先单纯的戏谑演变成由众电商巧夺时机大作营销的噱头,一旁的消费者认为,无论是单身与否,只要是消费者角色参与,都能在此类活动中大捞一笔,是全民的狂欢。当在这场“闹剧”逐渐平歇,不妨从两个角度分析。
电商掐架:电商早已不再是专属淘宝的独角戏,像京东、卓越等网购平台也逐渐成为后起之秀,加入到电商大战的行列中。这次的典型是“雕爷事件” ,作为阿芙精油的创始人,在9日发现旗下产品在京东上的价格均被改为五折,且阿芙方面不能更改,交涉无果怒撤柜台。这个网站绑架品牌赚流量的案例,从某个层面反映出电商年年掐架的事实。
顾客被耍:当我们看到“全场五折”“红包”“优惠券”等字眼时,说不心动是假的,但随即的行动之后是否依然能保持好心情呢?答案非也。页面上显示的折扣并非是该商品在线上之前价格的五折,而是线下商场中在之前价格上的五折,而既定思文必然是前者,像这样的文字游戏、价格猫腻、霸王条款等现象屡见不鲜。
把视线转向电子商务,电商自然不会错过这个“人造节日”的时机,利用当下的网络泡沫,做足了促销和打折的嘘头。作为消费群体,多少都觉得能从这场促销狂欢中“捞一笔”。但事实是,当我们从这场“恶战”中走出来回看时,不难发现其中存在不少“猫腻”,包括条款和价格,而消费者因此“中招”的也并不是一两例,由此不禁发问——这场因“双十一”引发的电商大战,究竟是谁的狂欢?而当消费心理遇上网购,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促成这一网购盛况的消费心理又包括了哪些?通过分析这些心理因素,我们是否能在其后的消费过程中,尽量做到理性消费,而不是跟风的冲动消费?这些都是本论研究的意义所在。
(二)研究方法
在研究过程中,本文主要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理论研究:在研究网络狂欢节背后的消费心理过程中,我阅览参考了大量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从定题到搜集、到筛选、到分析,我对该课题的认识由浅至深。虽然当下国内外对于网络狂欢节背后的消费心理的针对性研究并不是特别多,但目前对于我完成这篇研究的理论基础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非常值得借鉴学习。
实证分析:如上述所言,国内外专门针对于网络狂欢节背后的消费心理的研究比较少,要么就是对于网络流行文化心理、狂欢心理、网购心理的分别研究,且多为描述性。因此,我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也自行展开了一些简单的研究。
(三)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国内研究现状
(1)网购在未来生产消费中的作用
霍晓(2011)在《浅谈网络购物在未来生产消费中的作用》提出:“从生产环节看:网络购物赋予了生产者转换身份的机会并让生产者更了解市场,更好地升级产品。”“从消费环节看:网络购物改变消费环境,影响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增加了价格因素在消费环节中的比重。”“从对社会环境的影响看:网络购物促进了银行业和物流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实体销售行业的反思。” 网络狂欢节背后的消费心理研究(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