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单位制社区也需要随着国家的体制变革而转型,从原来的国家的功能单元转型成为普通的社会组织。在这个过程中,长时间习惯于衣食无忧,依赖福利的单位制社区,被迫转向自我管理,必然会面临压力,产生种种矛盾。
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之中,在参与社区管理的过程中,公民意识才能觉醒。而各式各样的社区组织才能够足够的积累经验和教训,在经历过冲突之后得到成长。就像科塞所说“冲突是一种过程,它能够促进社会的协调和整合。”而我们也期待,社区居民在觉醒后可以更深的参与到社区管理中来,促进社区发展。
1.2 研究意义
随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更多的城市居民脱离单位。单位原有的一些职能,如:退休职工的管理,正在向社会分离,或已经分离到社会,由社会来承担。(周崇,2008)与此同时,单位社会逐渐解体,居民同所居住社区的关系变得密切,成为社区人。目前,各大城市都在推进社区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习惯单位包办的社区居民对于社区参与动力不足;单位制的瓦解也使得新小区居民缺乏认同,导致普遍社区参与冷漠;而现阶段以动员型参与为主的方式也影响了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参与主体的分布也不平衡等等。(王薇,2009)
本文以选取一个“单位型”社区作为研究对象。单位型社区指的是处于转型过程中的由单位组织建立、曾依附于单位的社区。该小区是江苏省N市L县人民银行的职工小区(以下简称R社区),属于集资建房,建成于1998年,周边配套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在当时属于L县较为高端的小区。然而随着时代变化,原先的单位制社区也必须开始朝着市场化运营的模式转型。在短时间内,小区面对突然地转变无法适应,失于管理,频繁出现物业纠纷。小区内的业主、业委会、物业公司等社区利益群体之间的摩擦与冲突也渐增。而这些情况的发生都严重影响了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本文是一个比较型的研究,以R小区的一起物业纠纷事件为切入点,以此为案例研究R小区的社区参与,重点研究性别因素对于“单位型”社区成员参与的方式、领域及参与的观念、行为的影响,并以此为例,提出新的对策和建议,促进社区参与的发展。一来是通过社区参与,可以更有效率的化解社区冲突,使每个小区住户的利益与小区公共利益联系在一起,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营造民主和谐的小区自治氛围。二来可以通过加强社区参与,真正实现小区住户的自我管理、服务与发展。
1.3 概念界定及相关文献回顾
1.3.1 “社区”
“社区”(Community)这个概念是德国社会学家费迪南多•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在《社区与社会》一书中提出的。滕尼斯认为,“社区是具有共同价值取向的同质人口组成的关系亲密、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富有人情的社会共同体。”随着社会学的进一步发展,众多学者根据自身的研究需要和理解又对“社区”这个概念进行了解释。 “社区”这个概念最早进入中国是在 20 世纪 30 年代早期,当时费孝通等学者第一次将“Community”翻译成“社区”。在这以后,“社区”这一词变成了中国社会学的通用术语 城市社区居民参与的性别差异研究(2):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6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