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人民主体民主与民生的双重逻辑生成【3690字】

时间:2023-06-27 22:49来源:毕业论文
人民主体民主与民生的双重逻辑生成【3690字】

人民主体:民主与民生的双重逻辑生成

中图分类号:D6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9-0005-02


人民主体:民主与民生的双重逻辑生成

中图分类号:D6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9-0005-02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社会民主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经济上的高速发展只是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原动力,如何有论文网效保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果为全民共享,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在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障以及收入分配等问题方面的公平。正义日益成为当前社会改革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与此同时,民生问题也促使人民参与经济社会管理的意愿不断增强,人民参政。议政的诉求也日益强烈。诸如公民民主权利等涉及政治民主的内容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人民大众普遍的生活需要和生活内容。“[1]显然,我们已经不能就民生本身来谈民生。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人民福祉的重要保障。政治民主与社会民生已经不再是两个独立的领域,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双向互动的力量之源,二者的逻辑生成必然是人民主体地位的现实体现。

一。政治民主:民生的重要政治保障

民主“一词起源于古希腊文,由人民“和权力“两词合成,意为人民的政权“。作为一般概念的民主“,其最基本含义就是主权在民“人民当家做主“。在民主国家,公民不仅享有权利,而且负有参与政治体制的责任,而他们的权利和自由也正是通过这一体制得到保护,民主是一个国家人民平等地参与到国家政治活动的基础。民主作为一种国家制度,属于上层建筑。民生“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释义是人民的生计“,孙中山民生主义做出如下阐释: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现代意义的民生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民生“是指与人民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狭义上的民生“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等等。在现代话语体系中所讲的民生“主要是经济。社会层面上的。民主“与民生“虽有一字之别,前者强调政治层面,后者强调经济生活层面,但是二者的重心都是民“。这个民“在古代封建社会常有的称谓包括:草民“庶民“平民“等,这些称谓内含着与官“相对之意。这也表明,在封建专制社会,民“即被统治者,地位卑微,生存权。发展权都不能自主。当然,为了维护政治的长治久安,统治阶级也重视民众的生计问题,但是,人民仍然从属于整个统治阶级。可以说,在漫长的封建统治时期,对于被统治阶级的普通的人民来讲,他们的生计无非是政治统治的口号,更谈不上真正的民主。换句话说,人民要获得真正民主,首先就要解放自己。在西方,民主“是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而打出的旗号,也是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政治思想保障。民生“在近代最早的正式提法出自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这一思想借鉴了西方的民主主义,其中,民生主义“主要强调为民生计的平均地权“,这也是数千年封建专制下,普通百姓的基本诉求。促使民主的思想深入人心的要数新文化运动,当时的中国人从西方请来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其中,德先生“即Democracy“,意为民主“。这是被压迫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的有力思想武器,进一步推进了迷茫中的中国人对于民主“民权“的探索。中国党人自成立以来就以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长期的GM实践中摸索主义中国化的现实路径。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民主建设上确立了以人民民主专政为核心的民主制度。在政治上真正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这是人民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保障。同时,新中国赋予民“以崭新的内涵,即人民群众“,这也正是唯物史观所讲的历史的主体。历史的创造者。改革开放以来,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现在努力践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践行中国梦“的征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是民生“,它事关十几亿中国人的福祉和切身利益。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明确了中国特色谁主义建设领导力量。依靠力量和政治保障,在中国党的领导下进一步推进依法治国,是加快中国政治民主建设的关键举措,它必然加速民主的法制化进程,也必然成为解决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障以及收入分配等民生问题的重要政治保障。

二。民生:政治民主的宗旨

民生问题是政治民主的题中之意和本质要求。纵观古今中外,政治民主程度越高,那么,这个国家的民生问题也解决得越好,几乎所有的民族和国家的民主进程都必然带来民生的提升。历史上,相对于封建专制统治来讲,资本主义民主更加关注人本身,在社会各个领域也更加体现出公平正义,人民的社会认同感也随之提升。当然,按照主义的民主观,民主是一个历史范畴,民主是一定的经济基础之上的国家制度,是统治阶级进行政治统治的工具,它必然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资本主义民主并非普世。永恒的民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也是最终要被扬弃,所谓超阶级的民主是不存在的。列宁进一步发展了的民主观,他对资产阶级的民主做出如下理解,只要土地和生产资料的私有制继续存在,资产阶级制度和资产阶级民主中的自由和平等就只是一种形式。实际上是对工人实行的雇佣奴隶制,是资本独裁,是资本压迫劳动“[2]。按照列宁的理解,资本主义民主是虚假的,少数人的民主,人民则异化为资本的奴役,基本的生计也难以保障。那么,真正的民主是什么?认为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收回国家权力“。对于人民如何收回国家权力这一问题,在论犹太人问题中,提出了两个解放“的思想,即政治解放“和人类解放“。在看来,资产阶级GM后建立的民主是政治解放“意义上的民主,而真正的民主则是实现人类解放“的民主。到那时,取代国家的将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按照的理解,只有权利回归社会,在人民当家做主的民主政治条件下,自由的价值才可能实现。那么,民生的内涵也必然发生深刻的变化,每个人获得自由全面发展“将远远超越现代意义的民生“。当然,所讲的真正的民主“在现阶段还不具备充足的条件。同时,在改革开放以来,也在借鉴西方民主的一些好的做法。但是,尽管西方民主有着近300年的发展历程,其许多弊病也逐渐显现。那么,在现阶段,在政治民主的道路选择上,如何准确定位呢?对此,俞可平认为,推行民主的时机和速度。选择民主的方式和制度,必须与社会的经济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地缘政治。国际环境相关,而且与国家的政治文化传统。政治人物和国民的素质。公民的生活习惯等条件相适应。“[3]因此,我们在继承和发展主义民主观以及借鉴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同时,最重要的是结合自身的国情。历史和文化。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党立足于中国国情,创造性地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丰富和发展主义的政治民主思想,在民主建设上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和发展。回顾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民主发展历程,较之资本主义民主最大的优越性,也是中国模式成功之处在于,我们并没有脱离民生去搞西方式抽象的民主“,而是始终切实关注人民的福祉和根本利益。十八大强调民主政治建设,就是要让公民享受应有的权利,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社会财富分配更加合理。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化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

三。人民主体:民主与民生的逻辑起点和价值旨归

群众史观是人民主体“思想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唯物史观的价值诉求必然是人类解放,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正如弗洛姆所言,的真正目的是把人从经济需求的压力下下解放出来,使他――这是决定性的――能发展他的全部人性。“[4]按照这个理解,民主。民生的前提必然是人“本身,其最高价值诉求则是人性的自由全面发展。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影响深远的命题: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他发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作用,他把民主的实现与无产阶级解放事业和主义理想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在实践中找到了实现民主的主体力量和现实途径。这正是民主思想之所以超越于以往民主思想的关键所在,也是所讲的民主成为最高形式民主的根源。对于社会主义民主,列宁做出进一步阐释,在社会主义下,所有的人将轮流来管理,因此很快就习惯于不要任何人来管理。……社会主义将……使大多数居民无一例外地人人都来执行‘国家职能’。“[5]也就是,社会收回国家权力,让人民真正成为社会主人。人民成为社会的主人,其物质和精神福祉的实现才更有保障。中国目前面临的民生问题不是单纯依靠政府能解决的,它需要公民的积极参与。通过民主建设,提高社会成员参与政治的意识,为人民提供参与经济。社会管理的有效途径,能够更好地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获得更高的幸福感。总之,民主。民生都要以人民的福祉为出发点,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动力,民主。民生的双向互动也能有效保障人民主体“地位。

人民主体:民主与民生的双重逻辑生成

人民主体民主与民生的双重逻辑生成【3690字】: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180392.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