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

打赏
当前位置: 毕业论文 > 管理论文 >

少数民族的文化适应研究以藏族大学生为例(3)

时间:2018-08-17 14:28来源:毕业论文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2.2.1文化适应理论的研究 文化冲击理论,文化冲击是指由于失去了自己所熟悉的原文化社会的交往信号与符号,对异文化社会的信


2.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2.2.1文化适应理论的研究
   文化冲击理论,文化冲击是指由于失去了自己所熟悉的原文化社会的交往信号与符号,对异文化社会的信号与符号不熟悉从而在心理上产生的深度焦虑;这种焦虑可以反映为移民的身心体验,比如说精神压力、身体疲劳感、对角色认同混乱的忧虑、对饮食的不适应、对新环境的无力感等;文化冲击的强弱跟原文化与异文化的大小、明显程度成正比;跨文化心理学研究一直在利用“文化冲击”这个观点对移民的文化适应问题进行一系列的调查 。研究表明,文化冲击大体上会经过蜜月阶段、沮丧阶段、调整阶段和适应阶段四种。这些阶段的变化过程一般呈U形曲线。
    适应理论,是有韩国心理学家金严勇提出 。他所认为的文化适应不是一帆风顺呈直线上升趋势这种过程,而是要让个体或者群体经过不断探索, 在其文化适应过程中旋回前进,调整和积累的过程。表现形式为:从压力到调整再到前进。跟波浪式前进是一个道理。他还提出,文化适应的快慢取决于个体在异文化中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流的密切程度、异文化对原文化的容纳性,以及个人适应异文化的态度、素质、开放性和精神恢复能力。
    五阶段模式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提出 。这里讲的是文化适应过程可以分为五个阶段,第一也就是接触阶段,表现在刚刚接触新环境新文化的时候所产生好奇、兴奋、的情况。第二不统一阶段,这个阶段常常会出现抑郁、孤独、无助。第三否定性阶段,对所处环境产生反感和否定的心理,甚至会出现攻击性行为。第四自律期阶段,承认存在文化差异并通过自己对异文化进行慢慢适应。第五独立期阶段不仅对异文化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而且开始采取在异文化中实现自己兴趣、价值的行为。
文化融入与心理适应阶段,由加拿大跨文化心理学家贝瑞提出 。他认为群体适应和个体适应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别。群体对文化的适应改变相对于个体来说作用会显得更为明显和大众化,而个体的适应效果只会改变个人的那一部分行为习惯并不等同于群体。  
    刻板印象理论,这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是指在文化适应的过程当中个体所形成的一种固定的看法。通常表现在因为个体从小接触母体文化的影响,所以个体在面对不同文化的时候往往会以原文化为基准来对待并且以这个为标准来测量异文化,从而导致各种偏见。
2.2.2.文化适应和其他因素的关系研究
    例如张京玲、张庆林的少数民族文化认同态度模式与文化适应的关系,认为少数民族的文化认同态度模式大多倾向于发展出自己不同的模式,然而这种态度模式对其新文化背景下的文化适应具有一定的影响 。燕山大学张卫东的文化冲突和文化适应中认为跨国婚恋中也出现不同文化之间的冲突,表现在跨国婚恋中如果想要获得婚姻幸福,就要双方获得一种文化适应 。胡兴旺等的调查白马藏族初中学生文化适应和智力水平的关系中,分三个程度来考察学生的文化适应能力,分别为对学校教育认同、对主流文化的认同、对教学汉语的熟悉和理解程度来进行考察,获得最高总分的也就表示文化适应的成都越高;还发现文化适应的预测力表现在智力上,说明研究反映的其实是文化适应的一个方面,即对主流文化的文化适应 。
2.2.3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文化适应研究
    张劲梅在西南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研究中重点研究五个方面:分别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压力的研究、探索少数民族大学生文化适应方式类型;其中文化适应压力主要有文化偏见、文化丧失忧患和语言压力;文化适应和文化适应压力关系,发现文化行为参与对偏见文化压力影响较大;对云南澜沧拉枯族自治县和勋海县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个案调查;专门考察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汉族文化的了解情况,探讨汉化文化适应的关系,发现少数民族大学生对于汉化并不是简单的否定本民族文化,而是既保持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也保持对汉文化的认同,即本民族文化和汉文化的双重认同 。 少数民族的文化适应研究以藏族大学生为例(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21558.html
------分隔线----------------------------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