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未来时间洞察力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国内除了黄希庭教授对未来时间洞察力有所概括外,还有不少学者对其有研究,如:陈永进认为未来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在单位时间内对自己未来时间的长度、密度和清晰度的预期,所谓密度是指考虑未来时间的次数和频率 。宋其争认为未来时间洞察力是个体对未来的人格特点,是个体对未来的社会发展和自我发展,主要是自我发展可能性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 。
国外学者Kastenhaum等人研究发现,未来时间洞察力范围的远近与个体年龄的增长成反比,青年人的未来时间洞察力的范围较长远,年老的比较短近。Back和Gergen等人研究发现,未来时间洞察力的范围变化随年龄的变化呈倒“U”字型趋势。指出中年人拥有较远的未来时间洞察力,青年和老年人的未来时间洞察力较近 。Fingerman和Perlmutter的研究表明,年轻人会比较多的思考长远的未来,对明天或近期这样较近的未来时间,年轻人也会注意,但是他们会以较为长远的未来作为前提,再考虑这个近期的未来的 。Greene等的研究发现,女性期望能在较短的时间里完成重要的事件,但男性期望有更为宽松的时间,并认为男性和女性的未来时间洞察力差异还表现在内容上,女性比男性有着更多的将来内容,而男性只考虑一两种。volder等人研究发现,学业成就高的学生比学业成就低的学生有较远的未来目标,即较远的未来时间洞察力 。
2.1.3未来时间洞察力的结构模型
随着国内外学者们对未来时间洞察力研究的不断深入,未来时间洞察力是一种多文结构或多因素结构模型的观点已被研究者们广泛认同 。在国外,如Trommsdorff提出未来时间洞察力主要包括五个文度:长度;连续性(是指未来时间范围内的事件组织化程度);密度(是指一个人所期望的未来事件的数量);指向性(是指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从现在朝着未来运动的程度);情感性(是指一个人对所期望的未来事件的满意和愉悦程度) 。在国内,如黄希庭在未来时间心理结构文章中提出时间的三段综合模型。就是较近的未来用秒和分为计时单位;近的未来用小时、日、月为时间单位;远的未来用年为时间度量单位 。宋其争提出未来时间洞察力包括一般未来时间洞察力和领域特定的未来时间洞察力。一般未来时间洞察力由行为承诺、未来效能、远目标定向、未来目的意识和未来意象这五个因子构成,领域特定的未来时间洞察力由目标(未来广度)、计划和评价这三个因子构成 。本论文所使用的是宋其争提出的一般未来时间洞察力及其模型理论。 大学生焦虑和未来时间洞察力的关系(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415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