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空巢老人概念的界定
“空巢老人”包含了“空巢家庭”和“老人”两个概念。绝大多数的学者界定的都是“空巢家庭”的概念因为按照国际惯例“老人”通常指60或65岁以上的人这一点比较明确。大部分学者将其界定为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下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家庭,如赵芳、许芸的《城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和社会支持体系分析》 。有的学者将“空巢家庭”定义为子女长大离开家庭独立居住谋生之后由留下的中年夫妇或老年夫妇所组成的家庭,如梁艳的《农村“空巢家庭”老人精神赡养状况探析》 。而王武林、安和平在《空巢老人特征及其生存质量状况分析—以湖潮苗族布依族少数民族为例》里将空巢家庭分为源发性空巢即终身无子女的老年人包括单身和有配偶的和次生性空巢包括子女外出不在老人身边和子女在本地居住却不与老人同吃同住 。
在我看来,空巢老人是指没有子女照顾、单居或夫妻双居的老人,分为三种情况:一是无儿无女无老伴的孤寡老人,另一种是有子女但与其分开单住的老人,还有一种就是儿女远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
(三)空巢老人产生的原因
“空巢”家庭的形成是个人、家庭、社会多方面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社会因素占得比重越来越大。在“空巢化”的现今,家庭照顾需要适当的和社区照顾相辅,才能起到照顾的效果。社区可以将老年服务这一项目独立开来,形成一个支持“空巢”老人养老的社会支持体系。
1、 社会因素
造成“空巢的出现”,社会的发展是最重要的原因。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推出,家庭子女数减少,双独联姻的家庭,子女无法同事满足那么多老人,必有一部分老人是独立生活的。
到了老年时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有子女在身边,安享晚年。但是,在当今经济快速繁荣发展的社会中,为了寻求更好的机会,子女选择在外就业、出国留学不断提升自己。空巢老人也由此产生。
2、 家庭因素
随着计划生育的不断深入,现代每个家庭有只是独生子女,照顾老人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又得忙于工作,致使和老年人聚少离多。
由于老人与子女的思想观念的不同,为了避免与子女发生代沟问题的冲突,老人选择独自生活,追求自己的自由生活。老人知道子女的工作不易,宁愿选择自己生活来减轻子女负担。
3、 个人因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思想观念也开始发生了转变,代际分局成为一种趋势。一方面,对于那些经济能够独立、身体较好的老人会选择与子女分开住,能得到更好的自主与自由。另一方面,因为老人与原来居住环境产生了深厚的感情,不舍离开。这就促使空巢老人的逐渐增多。
(四)对空巢老人问题的研究
李爱芹 和赵芳都是通过问卷调查的实证研究从经济状况、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三个文度对城市“空巢老人”的现状进行了研究。虽然他们选择的调查地点不同,但结论却大同小异。从经济状况看,大部分老人经济是独立的,但有些还是会为医疗费用担忧,而子女及配偶能提供一些经济上的支持。从生活照料看,去医院看病时无人照料,还是要靠子女及配偶的一些支持和照料。从精神慰藉看,大部分老人户会感到孤单寂寞,子女与老人的联系主要靠电话,而老人的朋友及同类群体也起着一定的慰藉作用。 上海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研究(3):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7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