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芳指出现阶段,对空巢老人的社会支持还是以子女、配偶、亲友为主的非正式照顾体系,而以社区、养老机构等为主的正式照顾体系却显得力量微弱,发展也相当不完善。
通过对S社区的调查研究,我发现“距离产生美”也存在于老人和子女间。老人保持积极的心态发展自己的圈子,不过多依赖子女,子女在心理上不会厌烦,对于老人反而会有更多的关心。S社区的部分空巢老人也存在再婚问题,很多子女对于老人的再婚对象都有诸多排斥与意见,而老人又希望在子女没有过多时间照顾的情况下,自己身边有个伴,这一问题也普遍存在于空巢老人中。
三、理论架构和研究方法
(一)理论基础
1、社区照顾理论
社区照顾的提出源于对19世纪贫穷法案老年人机构照顾的批评。初期的社区照顾主要应用在心理卫生领域,至20世纪50年代则突破进入到老年人照顾范畴。社区照顾在众多国家被普遍使用,但是何谓社区照顾却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社区照顾模式具有鲜明的特点。从这些特点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社区照顾所饱含的人本主义价值诉求,它通过发展非正式照顾,弥补矫正正式照顾的缺陷与偏差,在合理分配资源和重新分配资源的基础上,依靠社区自身力量,发挥社区网络的作用。社区照顾凭借和依靠的对象是包括照顾对象所在社区及其个人在内的一切资源,社会网络构成了社区照顾的社会基础,因此,建构社会网络成为实施社区照顾至为关键的因素。
整体而言,社区具有良好的平衡和制度的特点,它可以兼顾小型化院舍照顾和家庭照顾,使机构照顾的专业服务与社区的非专业照顾,家庭成员与社区有机结合起来。社区照顾本身内涵着作为重要照顾资源的机构与家庭文度,它是非正规照顾与正规照顾的联结纽带和结合点,也正是基于这点社区照顾彰显出灵活性和优越性。所以,我们必须把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事实上,兼顾三者已成为国际社会在解决老年照顾问题上的共识。
2、社会支持网络理论
(1)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人们在互动中形成并能够提供工具性和表达性资源的社会结构。
在社会学研究中,社会支持具有三种含义:(1)个人拥有的与重要他人(如家人、朋友、同僚)之间直接或间接联系中在出现危机时可以发挥援助功能的社会关系,即社会互动关系。House认为:“支持是一种出现于下列过程中人与人的交换过程:第一,情感、关怀;第二,工具性支持;第三,信息;第四,赞扬。”这一界定将支持作为资源交换的互动过程。这种资源不一定是物质的,也包括精神的、情感的,以及信息的;(2)个人对自己与他人联系的认知,即个人主观感受到的来自他人的关怀、鼓励、表扬等。这种观点强调当事人对他人提供的援助的满足感;(3)他人表现出的具有支持或援助意的具体行为,即外在于被支持者的社会性活动。
社会工作更强调社会支持的功能性作用,认为给社会工作对象提供工具性援助或表达性援助的来源。如林南给出的社会支持的定义:“意识到的和实际的由社区、社会网络和亲密伙伴提供的工具性或表达性的资源 。”虽然这个定义综合了社会学的三种含义,但是不同的是,它突出了社会工作对社会支持所具有的动态式理解,即社会支持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应给予社会工作对象资源和动力的帮助,满足需要和解决问题,而不仅仅是社会互动状态分析。
(2)社会网络
网络社会:人与人之间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可能发生连锁反应的支持系统。社会学对社会网络的定义是:个人之间纵横交错的复杂的社会关系。社会网络的功能是影响个人形成意见、做出决定。 上海市“空巢”老人生活状况研究(4):http://www.youerw.com/guanli/lunwen_7775.html